课题:认识依法治国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及基本要求②理解并掌握法治与德治的关系③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情景感悟、案例分析、阅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增强守法的意识重点难点:1、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2、难点: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内容形式学生活动内容形式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情景感悟,导入新课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忽有人来告发,使案成功告破。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阅读、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并导入新课学习思考: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 过渡: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家天下”思想的影响,皇帝的话就是金科玉律,那是一个“人治”的社会。现在文明进入到现代社会,那现代社会又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一)你说我说大家说:用线将下列我们的生活与所对应的的相关法律连起来。上学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就业 劳动法结婚登记 婚姻法驾驶车辆 道路交通安全法上饭店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摸彩票中奖 民法、税法立遗嘱 继承法教师小结: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师:生活中能没有法吗?(二)感悟体验1、仔细观察文本插图,比较并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格言,谈自己的感想。师:这说明了遵守家规、校规、公共场所活动规矩的重要性。2、名言阅读 连线并畅谈生活与法 举例谈没有法的后果 在大家说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法律从反面去谈没有法的危害,从而证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图片形象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规矩”的重要性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王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师:说明了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我们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三)阅读文本,梳理知识点1、什么是依法治国?2、依法治国的核心、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3、坚持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依法治国?(区分:依法治国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主体是人民群众、法是宪法、核心是依宪治国)(四)材料阅读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和200多件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65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建成,社会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材料二:依法行
依法治国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