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雷夫老师的“喂饱世界计划”伟大而精彩。最令人敬佩的是,他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我们很多人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许多好的设想没有变成现实,人生规划成为一纸空谈。他每年带领孩子们到美国各地旅游,在旅游中,教会学生怎么“生活”,怎么跟同伴相处。中国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上了大学无法跟同学和睦相处,也不知如何处理“金钱”“人际关系”“寂寞”“难相处的人”以及“失落感”,而败下阵来。极端的例子是国内名牌大学的学生退学回家,甚至跳楼自杀。这样的事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每组织一项活动,都需要一大笔经费。学校是非营利组织,钱从哪里来?美国人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有许多基金会、社区组织,以及个人都是可能的经费来源。到相关部分将你的班级登记为正式的非营利组织,赞助人会把钱捐给你。中国每年的财政收入并不少(近几十年的经济奇迹为世界公认),但是人多,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严重不足,这就需要发动民间组织、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力量,他们捐资办学的力量不可小觑。问题是,相关的管理政策不到位,影响他们捐款的意愿(比如郭美美事件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影响)。还有另外的原因:很多富人的收入并不阳光;他们也不敢露富;还有人虽然经济上富裕了,却没有的海纳百川的胸怀(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这样的智者毕竟是少数,中国的陈光标和曹德旺算是两面旗帜)。众多的原因导致中国的慈善事业没有蓬勃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20%的群体手中聚集了80%的财产,富可敌国,我认为调动有钱阶层的积极性,发动他们捐款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国家能够把这些资金利用起来,能解决很多事情。我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的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出现。雷夫老师从帕布罗的母亲对待女儿看电影的态度,得出了经典的教训:“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道德观”。这也是我从教这么多年来得出的教训(当然,我并没有经历雷夫老师给学生挑选影片这样的案例)。还是先说说影片吧。由于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比较健全,哪些群体看普遍级、辅导级、限制级都有明确的界定。我国的电影分级制度还没有落实,现在还在酝酿阶段,时机成熟时会出台相关的制度。我现在想谈的是家庭的道德观问题。本学期,省教育厅号召全省中小学老师开展“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我实地走访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家里,通过跟家长们的交谈,我明显感觉到不同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教育理念大不相同,他们各自的道德标准也大相径庭。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否则吃力不讨好,是老师跟自己过不去。雷夫老师让我感动的另外一件事,是他对学生表演莎士比亚戏剧的执着精神。他让学生用聆听专业演员说台词的方式,使他们对剧作有更深刻的理解。请注意,他使用的方法是“聆听”,不是“观看”。一般的方法是观看戏剧的演出,雷夫老师却让学生在聆听中感悟原版著作的精髓,聆听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版本,这原汁原味的对白,学生烂熟于心。他们经过阅读原著、聆听对白,研读剧本这些步骤的实践,五年级的孩子已经能掌握剧作的精髓,真是令人惊叹!看看现在国内的电影、电视的拍摄,为了赶档期,很多作品都是粗制滥造(想当年红楼梦的拍摄,完全是一群不知名的寻常人集中在一起,“闭关”三年,苦练内功,终于拍出了无法超越的“浮生梦”)。现在的人们再也没有心思花在研读剧本和体会人物内心世界上了,人们被快餐文化和垃圾文化包围了。这不能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