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王河小学王杰婷【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08页例1《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2、经历用直观图表示重叠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图示的形象直观性。渗透集合的思想,学会解决重复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和多样性。3、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意义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用集合图表示重叠问题。【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是人教版数学3年级下册新增设的一个内容。“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方法。集合是一种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而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这与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不相符合,从而使学生学会利用集合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计算方法及含义。本节课的设计,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在观察、交流、反思、体验等数学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真正落实在自主探究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提升的目标。【学情分析】:集合思想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在3年的学习过程中,其实早就已经在体验和运用集合的思想了。例如,学生在学习分类时,学会将同一种物品圈在同一个圈里;在学习数数时,学会将5棵树、6枝笔、8只小鸟圈在一个封闭圈中,其实这些都蕴涵着集合思想的原型。陌生,是因为学生此前对集合从没有主动、充分地感知过,教材中的集合图也仅仅是以单个圈(或框)的方式来呈现的,而本节课学习的却是含交集的集合图。因此,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侧重亲自去感知、体验韦恩图的优势,对比中提升思维,进而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是借助直观的韦恩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重叠问题。【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分配】: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法。【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引出问题请同学们伸出左手,掌心向自己。从左数中指是第几个?从右数中指是第几个?那我们的手指为什么不是3+3=6个呢?(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重叠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生活中像这样有重复现象的问题有很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重叠问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来研究这有趣的重叠现象吧!(板书)数学广角——重叠问题。二、探索交流,提炼方法改动教材例题中提供的信息方式为:课件出示: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学校要举行文艺表演,三(1)班由8人参加跳舞,有9人参加经典诵读,参加两个节目的一共有多少人?可是老师在点名的时候发现参加这两个节目的总人数没有17人呀?这是怎么回事呢?(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冲突,引起学生对重叠问题中的计算困惑)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张报名表吧。课件出示例1三(1)班参加“六一”表演学生名单跳舞杨明李芳刘红陈东王爱华张伟丁旭赵军经典诵读杨明李芳刘红王志明于丽周晓陶伟卢强朱小东仔细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zh051230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0-02-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