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十二五”旅游休闲业发展规划
目录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6
(一) 发展机遇 6
(二) 面临挑战 7
三、指导思想与目标战略 8
(一) 指导思想 8
(二) 发展目标 9
(三) 产业定位 11
(四) 具体指标 12
(五) 发展战略 14
四、主要任务 15
(一) 全域布局,优化空间结构 15
(二) 挖掘特色,包装国际产品 21
(三) 项目带动,打造旅游载体 24
(四) 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素质 29
(五) 重点突破,强化旅游营销 33
(六) 接轨国际,完善公共服务 35
五、保障措施 38
(一) 组织管理 38
(二) 政策保障 39
(三) 目的地管理 41
(四) 旅游人才培养 42
(五) 旅游信息化建设 44
(六) 生态环境保护 45
六、重点旅游项目表 47
(一) 规划实施项目 47
(二) 争取实施项目 55
“十一五”发展回顾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规模总量全国领先,产业地位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杭州旅游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大陆城市排名第6位,仅次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珠海)。2010年,%,旅游业已成为杭州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
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十一五”期间,杭州大力推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由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向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转变,取得显著成效。围绕休闲旅游、商贸旅游、文化旅游以及生态旅游四大领域,杭州集中力量推出了以西溪湿地、西溪天堂、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千岛湖、湘湖、良渚大美丽洲等旅游综合体为代表的一大批休闲度假旅游产品。2010年,杭州紧紧抓住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机遇,接轨世博,开发推出了一系列世博旅游产品。
培育特色潜力行业促进旅游业态转型。杭州制订了《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规划(2007-2020)》、《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行动计划(2007-2011)》,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推出行业标准,积极促进特色潜力行业转化为旅游产品。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的发展,大大丰富了杭州旅游业态,有力促进了城市旅游发展。
节庆会展发展为旅游经济注入新活力。杭州已经形成以西博会、茶博会、休博会为龙头带动,全年节庆会展活动接连不断的局面,初步建立了设施配套、分工合理、服务优良的会议会展体系。
旅游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十一五”期间,杭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核心资源的生态保护和景观提升。通过开展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西溪综合保护工程、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工程,共投入资金300多亿元,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旅游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提升。根据2009年8月国家旅游局首次发布的游客满意度调查,杭州位列全国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第一名。2010年,杭州印发《2010杭州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方案》,全力提升杭州旅游目的地形象。“十一五”期间,杭州以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管理理念和服务技能为目标,不断加强对旅游一线从业人员的培训。2009年,杭州市评选出首批50名“杭州市金牌导游员”。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0年,全市已建成142个咨询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旅游咨询网络。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旅游在线平台第一阶段全部系统软件和硬件支撑服务平台建设完成。
旅游品牌形象塑造成功。2006年,杭州成功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并荣获“东方休闲之都”称号。2007年,杭州被世界旅游组织(UNWTO)和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杭州市的旅游形象也在不断调整和丰富,由观光旅游时代的“江南山水•人间天堂”,再到近年来应对休闲时代到来而确定的“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杭州的形象定位适应旅游者的多种价值诉求并具备越来越明显的品牌影响力。
“十二五”发展环境
发展机遇。
全国旅游将迎来“大发展时代”。国务院2009年41号文件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未来相当长时期将是国家产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由于旅游业具有循环消费、拉动内需、带动就业和高度融合的特征,国家层面已将旅游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重要切入点。
长三角
杭州市“十二五”旅游休闲业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