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教学计划中山大学专业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二十一世纪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应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中较宽的科学和技术基础理论;了解光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掌握文献索引、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熟悉国家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要求如下: 1、素质结构要求: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守法;具有良好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素养,掌握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 2、能力结构要求: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创新和技术实践能力,并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和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较丰富的信息科学、计算机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和光信息科学等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学、电子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一定的工业经济、工程管理与企业管理知识。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1 时。教学生产实习一周,毕业论文十二周。五、专业核心课程 2 六、专业课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附表一: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3 4 5 6 7 注:1、带★号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中的骨干课程,学生必须选修该课程。2、为方便学生选修,本专业的选修课按照课程性质和本专业特点分为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两部分,该划分仅属指导性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未来发展规划选修。 3、学生必须修满30个选修课学分。 4、对于物理学“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简称基地班)的学生,《理论物理导论I(普通班)》不作为其专业必修课课,相应的专业必修课如下 8 表: 9
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中山大学专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