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与交通][环境与气候][历史大事记]地理位置: 九寨沟位于中国西部、四川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3度46分~104度4分;北纬32度54分~33度19分。行政区划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原南坪县),因沟中有荷叶、盘亚、亚拉、尖盘、黑果、树正、则查洼、热西、郭都九个藏族寨子而得名。交通: 进入九寨沟最主要的交通线是九寨沟环形公路线(九环线)。由成都出发,可经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至九寨沟,里程438Km;也可经广汉、绵阳、江油、平武、九寨沟县至九寨沟,里程472Km。另外,由213国道上的文县、保成铁路上的广元或江油均可转道进入九寨沟。九寨沟周边的自然保护区有铁布梅花鹿、若尔盖黑颈鹤保护区、白河金丝猴保护区、王朗大熊猫保护区、唐家河大熊猫保护区。九寨沟周边的重要旅游区有四川境内的黄龙、神仙池、青城山~都江堰、四姑娘山、卧龙、汶川和茂县羌藏文化、摩天岭白马藏族文化、平武报恩寺、广元千佛岩和皇泽寺、江油窦团山和李白故里、剑门蜀道、广汉三星堆、成都等。邻省的有青海的青海湖、塔尔寺,甘肃的麦积山石窟,陕西的临潼兵俑、华山和西安。环境: 九寨沟处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貌上属岷山山脉的深切割高山峡谷区,地势北低南高,海拔高度由1996m(九寨沟口)至4764m(沟尾尕尔纳峰),南北相对高差可达2768m。,%,%.九寨沟下段分为树正沟和扎如沟,溯树正沟而上至诺日朗又分为日则和则查洼沟,平面呈"Y"字型展布,沟长约50公里. 九寨沟属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区域,九寨沟由南向北汇入白河,白河与黑河在九寨沟县两河口汇合后始称白水江,白水江在甘肃文县境内汇入白龙江,白龙江在广元昭化镇注入嘉陵江。气候: 九寨沟处于我国北亚热带秦巴湿润区与青藏高原波密~川西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因东南有龙门山阻挡,北有秦岭屏护,从而表现为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冷凉干燥、旱雨季分明的季风气候。据九寨沟景区诺日朗的观测,℃,℃,1月最低为-℃,℃,℃。年降水量700~800mm,主要集中在5~9月。全年无霜期100天左右。雾日少,日照率在40%左右。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积雪期。远古时期·南坪古称羊峒,分上、中、下羊峒。九寨沟属中羊峒,所以称为九寨沟或翠海。·自殷商、西周、春秋战国至秦·(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06年)均属氐羌地。·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属益州广汉郡甸氐道,九寨沟内水流称洛河水。·三郡甸氐道。·西晋(265年——316年)改属秦州阳平郡。·东晋(317年——420年)没于吐谷浑。·西魏(535年——556年)设邓至城。·废帝二年(553年),吐谷浑攻邓至羌,陷松潘。·废帝三年(554年),逐吐谷浑,讨定阳平置宁州。北周(557年——581年)·武帝保定二年(562年),必宁州为邓州,置邓宁郡领尚安、同昌二县,武帝天和元年(566年)改置扶州。·武帝天和四年(569年)上中下羊峒番夷聚乱,困州城宇文庆由文州道进兵。·隋(581年——618年)仍置扶州和邓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罢扶州置同昌郡。唐(618年——907年)·高祖武德元
九寨沟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