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师德建设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肯。都是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都是肩负着培养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这一使命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和言传身教实现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把"铸师魂、倡师德、练内功、树形象"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永恒主题。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师德内涵,从实际出发进行师德建设,才能收到理想效果。一、正确理解和把握师德内涵长期以来,我们对师德的理解出现两个偏差,即有些媒体和教育干部在宣传时片面强调爱心和奉献,另一个偏差是有的教师仅仅把教师当作一个普通的谋生职业,没有深刻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千变万化的人,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师德水准必须走在社会前列,或者说,教师的师德底线应高于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对教师师德要求,应当是大多数教师都能够达到的底线。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只要职业道德行为高于底线,其合法权益就不应当受到侵犯。笔者认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师德应有三条底线、兼容四个素质:三条底线:(一)履行职责收获成长。这是对待事业的基本道德,要求教师遵纪守法,按要求完成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收获自己的成长。(二)合作宽容融入集体。这是对待教师集体和自己的道德规范。教师要用正确的心态处理人事关系,教师之间应当互相合作,克服文人相轻、相互猜疑和业务封锁等不良等关爱生命。这是对待学生的道德规范,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强化底线要求,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不要用过高的要求来规范教师,增加教师不应有的精神负担。四个素质:(一)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作为教师对每个学2生的关心、尊重、信任要一视同仁,这样才会得到学生的亲近、信任。当然这种不是无原则的溺爱,要循循善诱,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施事者与爱事者的关系,也不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应互相理解、民主、平等、尊重,建立一种新型的朋友关系,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任你春风雨露润心田。(二)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三)善用良言。俗语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和家长都注意不体罚学生,但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讥笑、挖苦学生。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表面上看似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不会比体罚小。体罚伤害的是学生的身体,而这种语言更多的是伤害学生的心灵。受到"心罚"的学生,自尊心被摧毁、自信心
最美教师征文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