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村党支部工作事迹材料】农村党支部的事迹材料主体的写作要以事迹为主要内容。以下是xx精心搜集的村党支部工作事迹范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村党支部工作事迹范例篇一村距乡政府公里,有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户,人;劳动力人,其中常年外出劳动力人,党员人。耕地面积亩,园地亩,林地亩,年人均纯收入元。村党支部书记,自年上任以来,真抓实干,清正廉洁,执政为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村支部也因此在群众中拥有很高的威望。 1、改善村办公场所,建造办公楼。xx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筹集5万多元新建一幢1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解决了以往村里办公在祠堂或村干部家里的情况。 2、改善村容村貌,抓好村庄整治工作。20XX年投入万元,安装了村中和环村道路的路灯,实现了“亮化”工程。20XX年又筹集30万余元资金,对村庄进行全面整治,浇筑通村道路830米,建造垃圾池、污水处理池、公共厕所。投入2万多元,对村级公墓进行扩建,美化和道路整修,达到符合生态公墓的要求。美化全村生活环境,完善了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实现了“路路通、村村明”,进一步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提高村民的生活满意度,为我村有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3、完成医保、社保、计生工作,加强“一事一议”制度。村支部加大宣传新农合、养老保险和计划生育相关政策。近年来,新农合及新开展的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育龄妇女的环检率在95%以上,切实保持了我村人口低增长率,杜绝本辖区内违反计划生育法规情况发生。支部重视“一事一议”制度,围绕乡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扎实开展工作。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所有支出票据要经过村书记和村主任的联签以及村民监督委员会审查。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公开,在公共场所设置财务公开栏,定期向群众公布,每季度公开一次接受群众监督。 4、做好水毁工程修复工作。20XX年洪灾是塘坞乡百年一遇的大洪灾,对我村同样造成巨大损失,毁灭性破坏了我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和部分良田。为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投入13万余元,对水毁工程进行修复。 5、净化治安环境,打造平安为净化我村社会治安环境防止案件发生,村支部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群防群治措施,完善防范网络,把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从思想上、工作上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对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和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人员措施三到位。村党支部工作事迹范例篇二刘道口村位于李庄镇驻地北4公里,西靠沂河,北邻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靠205国道。全村共有村民530户,1712人,党员56名,耕地1700亩。农业主要以特色种植为主,是全县较为有名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把村风文明、环境整洁、自然和谐作为建设新农村基本要求,改造旧村,建设新区,村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先后获得临沂市党风廉政建设三级联创先进村居、临沂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临沂市生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一是注重抓班子带队伍“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村干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因此,村党支部时刻把“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要求“两委”成员坚持勤政为民,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群众谋福利;围绕经济建设,积极开动脑经,出谋划策,真正当好村民的“领头雁”,真正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两年来注重选拔培养后备干部5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人,发展党员4人。学习制度上积极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业务、学经济、学管理,增强广大党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组织制度上实行民主议事和党内监督制度,重大决策坚持集体研究,科学决策。工作制度上坚持村务公开制度和村干部考核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参与村庄建设与村务管理,注重群众意见和建议,较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村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注重察民情听民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刘道口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XX年刘道口拦河闸动工时,需要对84户村民进行临时搬迁。为及时解决问题,以村民搬迁工作为契机,村党支部将新农村建设列为重要工作议程,按照10万元每位的标准,邀请临沂市规划院,统一规划建设二层的村民小康楼。村“两委”专门成立规划监管小组,进行全程监管,保证所有新建楼房与规划标准一致。由于前期工作得当,处置措施有力,20XX年6月,全村84户拆迁村民全部搬进了经济舒适的小康楼。结合村内实际,根据群众需要,20XX年7月,经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决定进行旧村改造,启动新农村二期、三期工程,又在村里建起100户三幢五层的居民楼和120户小康楼。扩建过程中,在建筑质量、户型价格和配套设施上严把关口,由具备建筑技术的村民担当质量监督
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村党支部工作事迹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