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校教育_家庭教育_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力合作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通常根据学生生活出没的主要空间,将其划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自这三方面的影响和教育,我们分别称其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两者构成教育的主体,缺一不可,又不可分割。相对社会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利用这种教育因素,建立合力开展工作的网络,有助于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这比班主任教师一人的“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顺利地成长。因此,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与骨干——班主任,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掌握两者之间通力合作的方法与技巧,是一门必修课程。首先,我想谈谈我总结出来的几种家校沟通合作的错误倾向:其一,告状式家校联系。这种合作方式仅仅在学生犯错误而教师倍感无能为力时发生。这种沟通方式的存在非常普遍,以致家访成为学生犯错误的另一种表述。我曾以“你对家访的看法”为题对本班42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喜欢”%;“无所谓”的11人,%;而表示“不喜欢”的竟有25人,%。25人之中,大多数都有被“告状”的经历,其余未被“告状”过的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家访,是从别人那里间接获得过这种不愉快的体验。数据表明,学生拒绝这种告状式家校联系。作为教师,你的出发点绝对是关心学生,但这种关心方式并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相反如若处理不当,还会激起学生的敌对情绪。当他发现,他的老师缺乏某种能力,只会狐假虎威依靠自己父母的威严的时候,他将对该老师失去所有信赖与支持。 其二,家校教育缺乏一致性、连贯性。家庭教育的效力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世界观、成员之间的关系乃至与邻里之间的关系等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理念与标准上产生错位乃至严重分歧的时候,双方教育效力都将大打折扣。这和力学的某些原理有相通之处。所以保持家校教育方向上的一致性、连贯性,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教育合力。其三,在教育问题交流上,重事实陈述,轻过程与方法的探讨。教育的最终目的指向教育的效果,而决定教育效果的通常是教育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思想与行为上的表现,仅仅是我们教育的原始动机。与家长沟通,如果只限于学生的表现如何如何并到此为止,然后彼此独立依照自己的习惯去开展教育,没有形成有效统一的步调,势必影响教育进程。那么,如何与家庭教育通力合作,建立有效开展工作的网络,确保更多积极因素的整和呢?我想再来谈谈四年班主任工作经验中积累的一些浅薄看法:第一,作为班主任教师,首当其冲应该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家长是教育活动的合作者,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利于教师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在沟通合作过程中,家长也应参与到商讨如何使孩子更健康成长的活动中来。教师应该明确,差异是沟通的基础,但沟通不是为了排斥差异,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教师应当了解,要实现有效的沟通,沟通的参与者必须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平等的沟通机会,并且都愿意倾吐自我,尊重彼此的观点,乐于积极地接纳对方;同时,沟通的参与者都被沟通活动所吸引,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共同创设交往的情境。第二,构筑信任平台,这是班主任与家长实现良好沟通与合作的关键与前提。在丰富的班级教育资源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2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