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博物馆分析—设计师:贝聿铭苏州园林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最早位于拙政园住宅区域内,于1992年秋天建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现位于拙政园西侧,始建于2005年10月,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在原来二层小楼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层建筑。整个新馆分成序厅、园林历史厅、园林艺术厅、园林文化厅和结束厅几个部分,其中园林艺术厅详细展示了叠山、理水、花木、建筑等造园手法。2ppt课件贝聿铭建筑师3ppt课件设计背景当时已经85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贝聿铭先生以擅长设计博物馆而享誉全世界,贝先生在中国设计博物馆是第一次。正因为如此,贝聿铭先生在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引起了全球传媒的关注。2002年4月30日正式签定了设计协议。2006年10月建成苏州博物馆新馆。这也是贝聿铭的封山之作!!!4ppt课件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ppt课件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2007年12月4日,苏州园林博物馆建立新馆,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分序厅、历史厅、艺术厅、文化厅和传承厅等几部分。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保持了粉墙黛瓦的苏州民居特色,与周围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经典代表作相协调。在内部有限的空间内,为于“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新馆主体部分没有设墙,可以按照陈列需求灵活增减隔断。展出的虽是古典园林,但新馆却充分利用电脑、电子显示屏、电子地图等现代科技设备,用符合现代人生活的手法表现园林的精巧细致。此外,古代造园场景模型、一百五十年前的虎丘塔模型、经复原的已经消失的园林遗迹模型等的布置,也使园林博物馆新馆成为参观者读懂苏州园林的“教科书”。6ppt课件博物馆序列走进大门,抬眼便见一面古朴的砖墙,一幅大型砖雕《吴中佳构》综合展现了园林的亭台楼阁景观。沿坡右行,来到序厅。眼前一幅李可染所画拙政园部分水廊图景的双面绣,右面是松、竹、梅水墨画,清淡素雅,古典意蕴盎然。前行,来到序厅第二间,这里首先是世界造园体系的介绍,和西亚体系、欧洲体系相比,中国体系散点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着重显示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其次是对比展示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中国园林三个分支。在规模宏伟、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朴实简练、雅致幽静的寺观园林之中,苏州私家园林布局紧凑、古朴淡雅、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特色更加鲜明。序厅的第三部分展现了清代造园的场景:通过126个栩栩如生的小人的动作神态,可以清晰地看到相地、立基、树屋、油漆、叠山等园林建造的全过程:这边是亭、台、楼、阁,一些工人正在马不停蹄地搬运家具、粉刷墙面;那边则是“毛坯房”,工人们有的雕刻花窗、有的漆刷廊柱、有的吊石搭山……古人寓艺术于劳动之中,充满了生命的陶醉与张力。从序厅进入历史厅之前,先要通过一段长廊,墙外就是拙政园,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倚墙而立。站在历史厅的门口,落地玻璃分明地映出了那株银杏的满树灿烂,园林的借景手法在此得到了活学活用。除了造园艺术,文化内涵也是园林的独特性所在。馆内新辟了专门的文化厅,通过剖析园林与文人、哲学、文学、书画、碑刻、赏石、民俗的渊源,展示了苏州园林的博大精深。紫檀木的留园林泉耆硕之馆模型也在此展示,作为压轴,不仅一梁一柱均按园林营造法做出。最后是园林传承厅,苏州园林远及海内外的主要工程等,在此一目了然。馆内的展品并不仅仅局限在几个厅内,那些博物馆建筑本身的构成部分或点缀品,同时也是园林元素的展品。苏州园林里最精致的花窗——网师园蹈和馆三扇鸡翅木的花窗。在走廊过道旁还有意留出了许多小天井,里面的园林小品也是展品,各有出处。细看之下,园林的手法还隐在博物馆的布局之中:各展厅的分布摒弃了中轴、对称等通常做法,通过游廊的连接,形成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移步换景的参观线路,“移景”、“取景”、“借景”等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时时可见。7ppt课件设计思路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8ppt课件功能布局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
苏州园林博物馆分析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