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2个世纪的发展,林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林学逐渐由传统林学向现代林学逐渐转变,现代林学主要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以及管理、利用为研究对象的,从而全面的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以及多种功能。森林也经历了从单株的树木向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因此,对林业的认识也经历了以林木利用为核心向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将全面发挥森林的生态系统以及实现经济效益作为林业的目标,最终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学简介林学是在采伐利用木材的研究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先是以开发利用为核心,从而满足工业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森林的大量砍伐,一些早期的工业化国家出现了木材枯竭的现象,此时的人们才认识到营林以及如何保持森林的再利用的重要性。对于林学的研究先是德国,提出了“法正林”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是永续经营的模式。到20世纪中期,全球的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存以及发展,引起全世界各国的重视。由于不合理的森林砍伐对水土以及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尤其是乱砍乱伐带来的水土流失以及水源破坏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当人类遭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报复后,迫使人们认识到森林对于保持水土以及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最终使林学由原来的森林利用为中心转变为全面发挥森林环境、经济以及社会功能的转变,并且主要是以环境功能为中心的现代林学。因此,现代林学就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营建,经营管理以及利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专业学科。长期以来,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最先认识森林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具有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功能。森林不仅仅是一项产业它还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它具有生态、社会、经济、文化、保健以及运动娱乐等多功能。人们对森林只知道能够用于建造房屋、制作家具以及农具等,随后由经历一段时间,又逐渐认识打破树木群体能够抵挡大风,保持水土的功效,认识到森林与单独的树木有着本质的区别。直到20世纪50年代左右,人类对森林的认识加强了一步,认识到森林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地理的群落还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陆地的生态系统中,森林占总陆地面积的30%左右,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的陆地上,森林的分布比较广泛,结构也比较复杂,生物多样性也比较丰富,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有一半左右的生物都生活在森林中。森林的多种效益以及多种功能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因此,人类对森林的认识已经由单纯的利用木材向全面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转变,经历单株的树木认识观向全面的森林观转变,采用系统的森林观,林学学科的战略地位森林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随着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湿地缩减、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全球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由于历史原因、人口众多和资源依赖型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森林稀少和上述生态问题愈加凸显;我国已成为全球二氧化碳的第二排放大国,生态负荷愈加沉重,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鉴于历史上因人类对森林破坏而导致国家衰亡、文明转移的例证并不罕见的事实,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紧迫任务。生态危机既是人类文明延续和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给林业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国际社会对森林给予了前所未有的特别关注,林业问题受到空前重视。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关系到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木材安全、物种安全、能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改善当代人的生存发展条件,为后代留下生存发展的空间。我国林业战略地位的总定位是: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要赋予林业以特殊地位。按照林业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规律,构建生态、产业和文化三大体系,发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提升生态、产业和文化三大功能,以多种功能满社会的多样化需求,这既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林业的战略地位。林业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林学学科的战略地位。林学学科的发展及其支撑是实现林业战略地位的保障和前提。林学学科发展所产生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是推动林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原动力;林学学科发展是衡量的重要标志;林学科技积累和产生的基础数据是国家宏观决策的科学依据;林学学科的人才建设是提高林业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林学学科在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带动林学发展的经济林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其产品是指除用作木材以外的树木的果实、种子、花、叶、皮、根、树脂、树液等直接产品或是经加工制成的油脂、食品、能源、药
林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