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从小培养双城堡中心校张秀萍“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美德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诚信的故事多似天上的繁星,不胜枚举。然而,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诚信”美德,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正悄悄从我们身边溜走。从学生考试作弊、文凭论文造假,到商业欺诈以及个别地方政府食言等,这些都在提醒着我们,需要加强诚信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未来,他们是否诚实守信,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安身立命,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古往今来,诚实守信一直被视为做人的准则。那么,诚信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究竟有多重要呢?儿童心理学家发现,那些喜欢说谎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往往不信任别人,个性会更加敏感多疑。日常生活中,彼此的信任就是建立在诚实的基础上的,不相信别人,就无法对别人诚恳。幼年培养出的行为习惯,对于一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既然诚信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具有诚信的美德呢?一、家庭中树立诚信的榜样学生诚心思想的形成,不仅需要学校教育,更要优化家庭环境,使其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影响连贯一致,在家庭里,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必须与家庭取得密切联系,携手合作,教育到位。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开家长会、办家长学校,发放学校家庭联系卡,家长开放日。学生常会有一些撒谎等现象,只有和家长相互联系配合才能改掉坏毛病。我班有一位学生,突然口袋里十分有钱,大手大脚乱花,同学们反映情况后,我耐心询问“钱从哪来的?”他脸通红的告诉我,是远在桂林的舅舅给了一百元钱。我联络上他妈妈,了解到他舅舅根本没回来,再进一步和他谈心,与他妈妈一起耐心教育,最后孩子承认了错误,是从家里拿了钱。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杜绝他们的坏习惯,才能茁壮健康成长。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但有些父母的不良行为,却影响了孩子幼小的心。有些家长十分专制,对孩子的爱、温暖方面显得欠缺,不允许孩子反对自己的意见,比如孩子没考到家长要求的九十五分,为了避免回家挨打,不由自主的撒谎;也有些家长是溺爱型的,对孩子行为基本没有要求,也没有控制,只有赞许,没有批评。像我班一位同学经常偷拿别人钱物,经过家访,旁问得知,他从小拿了别人家东西,父母不仅不批评,反而夸他能干,久而久之,养成了好拿别人钱财的毛病,通过和家长诚恳的交谈取得了默契,共同努力下,孩子也慢慢改正了缺点二、选典型事例和好故事教育。诚信是人的生存之本,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诚信品质的教育,从小就教育他们守信用、负责任。告诉他们诚实守信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要进行诚信品质教育,需要借助实例、实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明白诚信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诚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诚信会带来什么恶果。比如:华盛顿砍树。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作为少年儿童如果不踏踏实实地学,将永远走不出渺小与狭隘的怪圈。学问之道,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欺骗。考试作弊的同学,成绩是他人的;抄袭作业的同学,成果是他人的;留给自己的只是虚伪的人格,荒废的学业与失败的人生。时代呼唤诚信,诚信是民族之根,发展之源。我们少年儿童从小就要培养诚实守信
诚信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