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听于丹教授讲述《论语》,,修炼自己,可以安抚别人。所以,我们做人,与其怨天尤人,倒不如自己修身养性,是最好的方法。论语告诉我们,首先要自己修炼好,只有自己修炼好了,对社会、对家人都有好处。子曰::当我发奋图强的时候,可以忘记了吃饭,当我有了欢乐的时候,可以忘记了忧愁和烦恼。于丹教授说:在论语中,其实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其实,我们总在说,哪些事情是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什么事情是坏?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是好坏之分,只是看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恕一切的人。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生活里,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于丹教授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做过了头,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做,,是一个明智的人应该做到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做不该你做的事情,只要有分寸地把握住自己的过失也就可以了。于丹教授说:有一个学生问孔子说:“或曰:以德抱怨何如?”以德抱怨这个词我们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说:你看别人那么对不起他,他还对别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这里是得到赞赏的。没想到呢,孔子反问了他一句:“何以报德?”孔子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别人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他又该怎么做呢?问完了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个人如果有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你可用你的正直去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的恩德,用你的慈悲、去真正回愦那些也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这个道理。孔子也是有原则的啊,孔子不是提倡“以德抱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抱怨,用你的正直去面对这一切。,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以一种仇杀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的循环将是一种恶性的,将是无止无休的,我们付出的不是自己的代价,还有子孙的幸福,所以“以德抱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搭上了太多的恩德,你搭上了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那种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在两者之间,其实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正直、用你的率直,用你磊落的人格,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几年前,我与某人闲聊,他谈论起某人利用职权为自己的七大妗子八大姨安排好工作的事。结果,这个人把自己聊的这些事当作我说的打了“小

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ang1982071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