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诗篇,传唱这古老的歌谣。《诗经·秦风》蒹葭《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凄凄,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他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他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踪迹,却见仿佛依稀,他在水中伫立。《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的意思是,皆生于水边。《秦风》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音乐美蒹葭感知内容,再现意境美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绘画美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蒹葭》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