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之者”;近代中国史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则说:“我是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的一种叫‘趣味’的元素抽出来,只怕所剩的仅有个零了。”可见在教学实践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动用睿智幽默的语言进行趣味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一、在历史教学中,穿插一些幽默的故事,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同学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再讲二十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相对论时,可以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次宴会上,一个学者问爱因斯坦什么叫相对论时,爱因斯坦作了一个形象的解释:假如你做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边,即便是坐了一个小时,你也会认为只做了一分钟。但是,如果你坐在一个火炉上边,哪怕你只坐了一分钟,你也会认为你坐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这样一讲,学生就在幽默的故事,记住了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如讲“唐朝的衰落与灭亡”这一课时,让学生讲出各自所知道的有关历史故事。因同学们看过电视《唐明皇》,所以讲得有声有色,滔滔不绝,而后,教师用谈话法讲述本课。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唐玄宗对唐朝由盛而转衰的历史责任”,通过这样的学忆得非常牢二、运用比喻。在历史教学中,使用新奇恰当的比喻,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中国时,可以这样讲:十七岁的马可波罗跟随者父亲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出发,爬雪山,过草地,不远万里,历时三年,终于来到了中国当时的元大都。再讲三大宗教时,其中可以这样讲:“教义中有一条宣扬的是众生平等,因此,吸引了广大贫下中农这些劳苦大众踊跃的教中来,使之迅速发展壮大,并广泛传播。”用这样的语言讲解这些知识,能使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三、注意文史结合的形式。历史教育的先贤和前辈们总强调文史结合。其实无论如何,现存的史料有相当的部分是由文字记载的,学习历史必须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反过来说,在中华文明浩瀚如烟的文学中间也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学习过程,已经掌握有足够的史料来加以运用。如在学习春秋五霸时,便可设计用《崤之战》来导入新课。学生发现所讲的内容是自己所了解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想知道但尚不了解的,就能立刻投入到课堂中。枯燥的讲述变成了更为有趣的讨论。再比如学生由于时代的变迁对于历史人物缺乏应有的尊重,这是作为一个历史老师往往比较慨叹的事情。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于伟人必要的了解。基于此在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将鲁迅等伟人的一些精辟论述列于课堂之上。学生由于语文课的关系对于这些论述都相当的熟悉,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结合史实的分析,既让他们学到了历史知识又让他们觉得历史知识原来在其它学科上也是“有用”的,从而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 此外,联系一些学生熟悉的俗语、诗词等都能收到活跃课堂功效,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总之就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功底来引导其学习历史而不使其觉得历史课单单是老
论文历史课上的趣味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