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北港地区水患问题的几点建议.doc关于解决北港地区水患问题的几点建议县政协人资环委加快鳌江流域综合治理,解决北港地区水患问题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百姓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对鳌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高北港地区防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是一项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本委结合鳌江流域地理位置及水系特征,分析北港片洪涝灾害成因,并就当前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粗浅看法和建议。一、北港地区水文概况鳌江是浙江省八大独流入海水系之一,。鳌江流域根据地形和地理位置分为南港和北港两个片区。,其中山区面积约占92%。主要支流有顺溪、岳溪、怀溪、青街溪、南雁溪、闹村溪、凤卧溪、带溪(鹤溪)、梅溪、墨城溪等。鳌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768毫米,空间分布不均匀,山区大于平原。由于地形地貌作用,流域内雨量分布自西向东递减,西南部的富垛、顺溪、南雁及南部昌禅一带是暴雨中心。同时降雨量时间分布不均,其中4T0月的梅雨期、台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雨量70%以上。流域洪水主要由梅雨和台风雨(热带风暴)造成,台风暴雨总量大,强度高,短历时暴雨和台风雨造成经常给鳌江两岸造成洪灾,而当梅雨、台风较少的年份,则易造成旱灾。二、北港地区历史以来洪涝灾害情况鳌江流域历来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北港流域山区面积比重大,洪峰大、水位高,以洪灾为主。根据历史不完全记载,自南宋至民国期间发生由台风引起的洪灾64次,因暴雨成灾的共有88次。建国后,鳌江流域1950〜1985年共发生较大洪水72次,平均每年受灾2次。自1985年以后,受灾次数逐年增加,达每年3〜5次。如水头镇,2002年连续被淹11次,2006年又连续被淹8次。近年来洪涝灾害破坏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淹没时间过去为1〜2天,现在多达3〜4天,受灾区域也呈扩大趋势。2005年5号“海棠”台风,,麻步镇镇大范围受淹,淹没最深处达3m;萧江镇出现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全镇大满水,农田受淹深度达3m,造成水头、麻步、萧江三镇直接经济损失20余亿元。2006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是建阳县水头、萧麻、钱苍等一些平原全部受淹,,大部分工矿企业停产,因灾死亡1人,失踪1人,受伤14人,。2007年9号“圣帕”台风,,,,,企业基本都进水。水头、麻步、。2009年8号“莫拉克”台风,,,,,水头、麻步、。2013年23号“菲特”台风,水头、萧江、鳌江、万全等镇受淹;全县大面积停电,受灾人口632170人,全县倒塌房屋308间;;。2015年13号“苏迪罗”台风,我县昆阳镇、鳌江镇、水头镇、萧江镇、顺溪镇、南雁镇、青街乡等7个乡(镇)满水,,,共转移人员1402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6万亩,
关于解决北港地区水患问题的几点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