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究竟为了什么?先看两个故事。一则故事讲的是记者采访农村放牛娃,问:娃,你在干啥?答:我在放牛。问:放牛为了什么?答:放牛挣钱。问:挣钱为了什么?答:挣钱娶媳妇。问:娶媳妇干嘛?答:娶媳妇生娃。问生娃干啥?答:生娃放牛。另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位富翁看见渔夫在沙滩上晒太阳,富翁问:“你为什么不去打鱼?”渔夫反问:“打鱼为了什么?”富翁说:“为了赚钱。”渔夫又问:“赚钱为了什么?”富翁说:“为了更好的生活。”渔夫说:“更好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富翁说:“那就是能在沙滩上尽情地享受阳光。”渔夫说:“那我不正在享受阳光吗。”这两则故事所讲的是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不同。中国的教育虽是素质教育,但不能逃脱应试教育的窠臼。我们强调分数是唯一衡量学生的标准,我们注重结果,急功近利,忽略过程。两千多年来的教育思想是,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颜如玉,千钟粟,黄金屋,我们的目标明确且只有一个,那就是钱,是功利主义的拥蹩。中国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头悬梁,锥刺股地学习,挤破脑袋上清华北大,读硕士博士抑或海外留学镀金。读书只不过是打通通往上流社会的一块敲门砖。而美国的教育则不同:他们强调对知识的探索,对生活的体验,鼓励孩子自主探索未知的领域,培养学习的兴趣;他们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引导孩子学会交流、学会尊重,在与人相处中分享友好,在艰苦挫折中学会感激;他们重视诚信,重视言传身教,重视家人之间无法取代的亲情……同样是一个周末,美国的家长就会陪孩子一起去各自的班级学习,学习班的老师就会通过一些新鲜活泼的手段,教小孩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关爱父母,如何庆贺自己小小的成就。而周末晚上,不同家庭又会带着孩子三五成群地聚到一起,交流学习的信息、各种活动的信息。有人说,人晚饭后两小时做什么,会决定他们的一生。中国的父母一到假期,就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样的培训班,而自己吃吃喝喝,打打麻将。相对来说,美国的父母更重视学习的过程,美国的社会更重视学习环境,能力的培养。这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更助于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所长,更有助于培
教育究竟为了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