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乡镇工作心得体会自从学校毕业到镇政府工作以来,也听过了很多不同层次的人物的关于做人做事做工作的教诲、指点或说经验介绍,也看过不少文章书刊关于这方面的说教,收获很大,若要我就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做一番理论上的总结或编著,找一些书来摘抄摘抄,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看法,大概也能就“思路、原则、方法、素质”之类的方面编出一本书来,但我总觉得这些东西对于实际乡镇工作来说太虚了。就象某些曾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大科学家在回答记者关于认为是哪一所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对人生最重要的问题时所说的话类似,他们说是在幼儿园里养成的那些“定时刷牙,按时吃饭,有苹果分一半给别的小朋友”之类的好习惯使他们受益终生,而我觉得对我几年以来工作上指导意义最大的,并不是什么长篇著作或革命导师的道德说教,它只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不懂做?勤些问,主动些去问人!”这句话当时是我刚参加工作时,老干部经常对我说的,我的理解是除了工作上不懂时要主动请教别人,平时也要主动的与人沟通,主动地搞好人际关系,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也是很管用的。管用的东西都是很简单的,我一直这样认为。先就乡镇工作中主动沟通的好处讲起吧,也可以说是它的必要性。乡镇政府作为党和政府的中、上层对广大农村地区的领导的落脚点,乡镇干部朝夕与农民群众相处,直接接触、联系农民群众,也直接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注重与群众的沟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中经历了各种磨练的农民群众的思想是很丰富多彩、活跃而且复杂的,不可否认,不少的农民的素质甚至超过了一般的乡镇干部,农民的各种民主法制观念、政策观念、政治敏感性或者是政治参与意识都比以前有了极大的不同,并具有了较强的自主性;另一方面,随着家庭经营的普及和自主程度的提高,群众那种对集体财产和公共事务的冷漠以及对自家财产、个人利益的关注计较程度似乎是在同时深化,自由散漫思想严重。国家和政府的各种规章制度,村民都不在乎,甚至于一些法律法规也难以遵守,加上传统宗族势力影响,导致“家规大于国法,宗族高于政府”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与国家、政府方面有关的合法的正当的任务和负担也抗拒、抵制,这种消极对抗,很容易使乡镇工作陷入困境。另外由于体制本身和政策不配套、难落实等其他原因造成的乡镇政府缺少权威和活力,有的干部形容现在的工作是“老法不行,新法不会,碰到钉子,只有后退。”法律法规多,但做起工作来往往搞得自己没有办法,在实际工作中,乡镇政权成了有职无权的空架子,自身管理薄弱,既无经济实力,也不具备必要的管理执行手段,许多问题自身处理不了,工作也难以抓得到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所谓的业务能力,只有靠干部与群众或者业务部门人员的人际关系,靠“人情”来做工作了。比如到村里开展工作往往要找到当地的“族头族老”之类的“讲话人”先搞好关系然后再做工,否则有可能难以立足,难以找人。这里就不举例了。当然,我在这里提的都只是现时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采用的办法,我非常盼望上级党和政府及早地进行和完成政治体制的深化改革,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妥善处理好党政关系,真正能把依法治国落实到乡镇这一级来,形成党政协调运转的良好状态,进一步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发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进一步理顺县乡两级的权力关系,消除目前普遍存在的行政管理条块分割局面,抓紧进行乡镇机构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特别是要
选调生乡镇工作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