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年)计量是有关测量和测试的科学,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关系国计民生。计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基础,是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实现国际贸易一体化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技术保障。为深入贯彻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国发〔2013〕10号),全面夯实我省计量基础,提升计量整体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四川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一、发展现状与形势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计量工作。近年来,我省计量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完善了计量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加强了计量科技基础研究,进一步夯实了我省建立并保存的国家计量基准、副基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完善了量传溯源体系建设,强化了民生计量、能源计量工作,持续推进了工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计量保障能力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计量技术支撑。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颁发了《四川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制定了地方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共109项,弥补了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空白,为我省开展新型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工作提供了法规支撑。计量科技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建立国家新光度基准和光通量副基准、用硅光二极管自校准技术实现400∽900nm光谱辐射绝对测量)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室内挥发性有害有机物快速检测及计量标准研究)1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37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6项,发明专利8项。计量基础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建立并保存了国家计量基准、副基准40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212项,企业最高计量标准934项;形成了以国家级计量中心(站)、省、市(州)、县四级计量技术机构为主体,授权计量技术机构为补充的量传溯源体系,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计量技术保障。计量监管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强化了民生计量工作,对国家重点管理涉及民生的计量器具实施了有效监管,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开展了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引导经营者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培育了诚信计量示范单位6000余家。企业计量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积极推进企业计量保障体系建设,124家中央在川企业和省属企业建立了企业最高标准,为产品质量提升提供了保障;通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监督检查,提高了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了基础保障。在全省计量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楚认识到我省计量基础工作仍较为薄弱,计量发展总体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计量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现行计量法律法规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导致部分计量监管工作领域缺失、力度缺乏。二是新领域的计量科研和基础保障能力不足。在生物、公共安全、装备制造产业、能源资源、环境、医学、新材料等领域还存在量传溯源能力的空白。三是计量监管手段有待创新。需要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为社会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四是计量保障经费总体投入不足。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计量保障经费投入,导致部分领域监管不到位,计量基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滞后,量传溯源体系覆盖还存在一定空白。五是计量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计量工作监管、计量科研、计量检测、计量技术服务等方面还缺乏领军人物。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攻坚时期,计量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型装备制造、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装备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以及核电技术、风能、太阳能、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货物交接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计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营造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需要不断提高涉及民生计量器具的检测能力。夯实计量基础,完善计量体系,提升计量整体水平已成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着力提升计量技术保障能力。强化基础建设、法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统筹规划我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发展,进一步完善量传溯源体系、计量监管和诚信体系。全面提升计量工作在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保障民生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二)发展目标。总体目
四川省计量发展规划(2014—2020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