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实验小学20年学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孝英这次去成都龙江路小学一共只听了两节课,一节心理健康课,一节语文课。这两节课虽然学科不一样,但两位老师自始至终都像聊天一样,面带微笑完成教育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把教育教学这项工作真正作为一门艺术呈现给了孩子们,呈现给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心理健康课的课题是“角色的换位”,这节课教师首先以一套心理操把孩子带入“我爱自己,也爱别人”的一种状态,然后让孩子们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谁赢了谁就仿照例句造一句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的比喻句。课堂先安静后热闹,学生兴趣昂然,发言也就相当踊跃,造的比喻句内容或褒或贬。有的说“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爸爸是阳光,我是树木,他伴着我快乐成长”;有的说“我和妈妈在一起,我是小草,妈妈是春雨,滋润着我”也有的说“我和妈妈在一起,妈妈是一头母狮,我是一只小绵羊”。教师渐渐把学生带入当与家长有冲突时,你是怎样解决的状态。这时教师让孩子“换位”,要孩子们马上换成家长的角色,要求“家长们”说说当“孩子”成绩差考差了时,你怎么办?当“孩子”赖床时,你怎么办?当“孩子”坐着看电视不帮在厨房忙碌的妈妈买盐时,你怎么办?“家长们”畅所欲言,有拔电源的,有掀被子的,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教师逐步让孩子们体会家长的良苦用心,体会当家长的不容易,体会自己的任性、蛮横。下一个环节就是让“家长”换回“孩子”,一边看着手中的歌词(歌词描绘的是一个母亲守护熟睡的孩子时的所想),一边听歌曲《对你说》,与其说是在听歌曲,不如说是在体会家长对自己深深的情,浓浓的爱。此时此刻,课堂达到高潮,教师酝酿的情感教育得以实现,整个课堂沉浸在极度的悲伤之中,听课的老师们在那一刻流泪了,大部分孩子更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孩子们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悔恨中。这个时刻教师充分给了孩子们表白内心世界的机会,让如山的父爱,如海的母爱深深扎进孩子的心田,这样一步一步让孩子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仅让孩子们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还不够,还要让孩子们化自责与悔恨为动力,擦干眼泪,振作起来以更好的心理状态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以报答关爱我们的身边的每一个人。于是教师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与孩子们手牵着手,一边欣赏音乐--《对你说》《一闪一闪亮晶晶》《爸爸哪儿去了》主题音乐,一边随着节奏轻柔舒缓律动。老师这是在教室上课吗?不是,而是在“广场”和一群朋友一边“跳锅”,一边拉家常。工作中,润物细无声是教师的能力,面对孩子犯错误时,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宽容孩子们的错误行为,更是一种休养。我们连续上两节课,会觉得脚站痛了,口说干了,那么孩子们连续坐两节课也会感到相当疲倦,小屁股坐痛了,小手写软了。尤其期末复习期间,只上语文和数学课,两个老师轮流上阵,而我们稚嫩的孩子却自始至终地坐在硬凳子上写呀,听呀,能舒服?孩子们不喜欢作文,我们不是强硬要孩子写三到四百字的作文,而是如何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像喜欢做游戏一样喜欢作文,如果做不到让孩子喜欢作文,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当学生调皮时,我们多回想一下我们童年,甚至青年时做过的一些幼稚可
学习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