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建国以来我国重复建设问题的历史考察(1949—2008)
姓名:唐敏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经济思想史
指导教师:陈少晖
20090401
中文摘要更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优胜劣汰,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对经济危害很大,它将导致企业生产规模的不经济,缺乏国际竞争力;产能势,以及给整个国家社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然而,自建国以来这种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却一直长期存在,难以彻底根除。通过对重复建设的历史考察资机制、国有企业产权治理结构的失效、以及市场机制的不完善这些因素都是重复路有:第一,通过构建投资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投资体制,使投资主体能够做到对自身的投资负责,避免重复建设的形成:第二,重新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消除地方政府内在投资膨胀机制;第三,加快国有企业产权治理改革,通过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加强对国有资本投资的投资监督与约束;最后,进一步加快市场机制改革,使市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源配置主体。关键词:重复建设,投资体制,历史考察,市场机制,地方政府所谓的重复建设就是相同的产品、产业在同一区域或不同区域间进行重复的投资行为。重复建设并非都是不合理的,它是中性的概念,可以分成“合理的重复建设”与“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两种类型。合理的重复建设有利于保持市场的竞争性,过剩,企业生产利用率低下,效益差;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使地区失去发展比较优研究及其不同时期下的成因分析可知:政府主导的投资体制、地方政府内在利益投建设形成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治理和防范“重复建设饕K摘要
中文文摘年以来,我国出现了以钢铁、电解铝等部分行业为代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止某些行业出现重复建设。年拢曳⒏奈浞⒘恕兜鼻安糠中幸抵浦沟水平重复建设目录》针对当前我重复建设进行调控。然而,重复建设问题并非近期才出现,早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就已经出现,它已逐渐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顽疾。尽管学者们对于重复建设问题探讨很多,但是目前还未形成一致的共识。因此,对于如何认识与治理重复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亟待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分析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重复建设的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念,要将其区分成为合理的重复建设与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并将本论文的研究范围主导的、投资主体不能够对其投资风险承担责任,在市场竞争中某一行业供给能力尽管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的情况下,投资主体依然盲目进行低水平、小规模、低效益的资本投入,致使生产和服务的供给总量较大幅度地超过了市场有效需求,造成行上,分别探讨了投资与投资体制、经济体制及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下文重复建设在不同时期的形成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我国重复建设问题的历史演进与效应分析。首先本文将重复建设分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与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两个时期进行考察,探讨重复建设在不同时期下的特征与演变趋势。其次,分析了重复建设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认为重复建设将导致企业生产规模的不经济,生产利用率低,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趋第四章,我国重复建设的成因分析。本文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重复建设的形成主要因素:一是高度集中的计划投资体制及不合理的改革;二是条块分割严重现象,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在十六届三中全会闭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防止和克服不顾实际、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坚决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二章,重复建设的内涵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本文认为重复建设是中性的概进一步界定在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上。所谓的不合理的重复建设是指它主要是由行政业内的过度竞争和生产利用率低、产业结构趋同,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并在此基础同及资源的大量浪费等。
经济体制下,重复建设依旧难以根除,其主要根源在于:一是投资主体的投资权力与责任的不对称,政府主导的投资体系依旧是重复建设形成的最大根源;二是地方政府开始成为了独立的利益主体,其内在不合理的官员晋升机制、地方政府财政收互竞争都使得了地方政府成为重要的重复建设主体:三是我国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市场机制未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使得市场不能够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四是国有企业所有者的缺失以及退出机制存在制度性的障碍,使得本应为市场所淘汰的国有第五章,治理我国重复建设的对策与思路。本文认为通过中央颁布相关法制法规与产业政策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治理重复建设的思路应该是从其形成根源出发。首先,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形成投资权力与投资责任相统一的投资体制;其次,要迸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通过改革官员晋升考核机制、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二者间的事权与财权,构建起合理的区域间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从根源上消除地方政府的内在投资膨胀
建国以来我国重复建设问题的历史考察(1949—200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