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群众利益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典型案例剖析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中国方正出版社目录◎新风正气必定压倒歪风邪气——几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5◎一起自杀事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贵州省“瓮安事件”的经过及启示················10◎⑩漠视群众正当利益和合理诉求的后果——广东省“乌坎事件”的经过及启示················14◎利民项目为何不得民心——四川省“什邡事件”的经过及启示················17◎鹿之死,奶之殇——三鹿奶粉事件责任追究案························21◎严防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上的“溃坝”——山西省襄汾县“98”溃坝事故责任追究案··········25◎背离人民的人终将被人民抛弃——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受贿、玩忽职守案············································30◎隐藏在“政绩工程”背后的腐败——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34◎副市长梦断“生意经”——浙江省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案············································38◎权力是柄“双刃剑”——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董永安受贿案················43◎被错误“规划”的人生——重庆市规划系统腐败窝案························47◎执法犯法的法院院长——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原院长郭生贵贪污、受贿案···51◎“刑侦剑客”的双面人生——江西省公安厅原副厅长许晓刚受贿、非法持有枪支案·55◎受贿频率最高的县级“一把手”——河南省封丘县原县委书记李荫奎受贿案············59◎走私集团的“编外员工”——深圳海关缉私局海上缉私处原处长黄焕光受贿、放纵走私案·····
损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剖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