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城关三小:颜静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课前准备 1、小黑板上写出“资料袋”里的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生字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出课题1、出示黄河有关图片及文字资料。2、看了之后,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出示预学题:(1)默读课文,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用“--”画出相关句子,再用“~”画出引起黄河变化原因的句子。(2)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三、交流汇报 1、了解黄河的变化,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畅谈启示可以结合最后一自然段和“资料袋”的内容。先放开学生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学生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师适当补充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1、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读书和交流读懂了这篇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现在却成了一条祸
黄河的变化教学设计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