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国有企业改革与创新调研组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正畅销的《创新中国》一书中有这么一段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的文字:……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创新才是中国民族企业由弱变强的根本途径。创新,对于中国所有的企业、政府机构乃至普通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刻不容缓。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进军号令,提出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也逐渐明确化。持续不断地创新,才能持续不断地发展。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莫不如此。贵州茅台就是一个尊崇创新的企业。在传统与现实的猛烈撞击中,他们以文化为依托,保护传统而不拘泥传统,挣脱传统工艺及观念、传统的制度及管理,传统的营销及文化的樊篱,积极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坚持“破”与“立”的和谐中,创新的大旗始终高高飘扬,扬起了茅台酒香飘海外的荣耀,成就了她90年金牌不倒的神话,也使我国民族工业品牌享誉世界。比尔盖茨说:80年代世界经济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90年代世界经济要解决企业再造问题,2000年世界经济要解决创新速度问题。创新,使茅台集团不断成长壮大;加速创新,才能促进茅台持续发展。创新,是茅台唯一的出路;加速创新,才能让茅台走得更加稳健。这是市场的法则,也是历史的法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的普遍真理。市场变化了,企业反应不过来,这是市场竞争中,诸多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美国人阿里德赫斯在其《长寿公司》中表述了“衰亡门槛”理论——世界各国的企业界发展中有两个衰亡很高的时间门槛:10年左右和40年左右。10年左右衰亡的多为中小企业,如同婴儿早夭;40年左右衰亡的多为大中型企业,如同壮年陨落。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波峰和波谷的挑战,这是市场的变迁。——几年来,中国倒下了太多的“巨人”,爱多、秦池、三株,而茅台凭借着继承与创新的传统,无论是“计划桂冠”,还是“市场加冕”,依然在荣誉的光环下光彩照人,延续百年辉煌。——从汉武帝的“甘美之”、到酒冠黔人国、到巴拿马夺冠、到开国第一宴、到茅台酒外交,中华美酒,享誉天下。20世纪末,茅台集团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特别是2000年以来的“十五”期间,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2003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纳税百强”企业名单中,(白酒行业第一),而同时上榜的白酒企业仅有“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两家;销售收入(含税);,%,“十五”;;,销售收入利润率及人均创利税连续7年高居中国白酒行业榜首。人们希望茅台能一直这样顺利地走下去。但市场终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处于国酒之尊的茅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样面临严峻的考验。茅台该怎样应对种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在纷繁的市场风云中,以“变”制“变”,创新才是唯一出路。观念创新——战略管理及发展思路的确立无数企业的兴衰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企业要从手工作坊变为现代化大企业,不创新永远也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前20多年茅台发展缓慢甚至亏损其实就是明证。长期指令性计划生产经营,使茅台在市场经济的角逐中渐渐落伍。1998年上半年,茅台酒全年销售任务只完成了计划的33%。严峻的现实,促动了企业从上到下的深刻反思。只有打开思路,才能寻找出路。如何破除产品经济、计划经济的禁锢,把思路转移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董事长季克良语惊四座:“发展,最主要的是眼光和决策问题。……思想不解放、观念不变革、企业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营,‘茅台’的发展道路将会越走越窄,几十年的辉煌品牌将变成历史。”党委书记袁仁国认为:创新,根本在于观念创新。茅台领导人的观点不谋而合。从那时起,茅台公司决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思想转变与观念更新。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通过聘请专家学者讲课、举办培训班、选送职工到国外及有关院校进行理论学习、到其他企业参观走访、组织人员到基层展开培训辅导等方式,统一思想、转换观念,全面强化企业员工“只有创业,没有守业”、“经销商和消费者是上帝又是恩人”和“以市场为中心,生产围绕营销转,营销围绕市场转”的思想观念,极大提升了茅台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危机意识和形象意识,为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
茅台的酒的文化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