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一轮新课改实施了,我校也位列其中。在新课改的号角声中我们物理老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如何从思想上转化教学观念与思维,去年我校举行了大型的新课改赛课教研活动。本人在此次活动中为大家展示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第一课时。本文是对该节课的教学反思,具体内容如下:关键词:发现式教学模式接口课程资源研究性学习作业一、对该节课人教版新教材内容的理解:在老人教版中离心运动与圆周运动实例是分开编写。而在新课标人教版中,编写者将二者合二为一。因此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特别多,同时与生活实际联系特别紧密。如果在上课过程中,一节课将教材的内容上完,可能学生对知识重难点难以把握,同时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时间将受到极大限制。因此本人决定将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安排。二、本节课设计思想: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力图在教学中营造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创设更多的机会,也为教学活动中的“生成”搭建舞台。其设计特色有三:其一,密切联系和关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火车提速);其二,将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改装成实验器材为教学服务,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其三,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向心力的来源”为暗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后本人认为在该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比较充分反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三、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本节课中较好的实现了发现式的教学模式,将生活中常见现象引入课堂,还原物理知识发现与研究的过程与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理解。本节课设计上分为三个版块,分别由三个情景引入。第一个情景“汽车在过弯时由于速度过快而会发生恻滑”第二个情景“沿火车行驶方向的两根轨道的内侧,其中一根内侧非常光亮,几乎无铁锈,而另一根内侧有铁锈与几乎没有火车行驶走过的轨道相同”、第三个情景“当你在骑自行车快速通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时的感觉”这三个情景。通过每个情景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每个版块的具体教学中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突出STS思想,展现物理学科的人文价值。在教学设计中,期望通过汽车拐弯问题的分析,为学生自主探究火车拐弯的问题搭设好台阶,使知识的探究过程成螺旋上升。并紧密联系到我国最近的火车大提速,提出由万州到广州线要提速,同学们如果是工程师在转弯处有必要作改动吗?若有必要,怎样改动?由于赋予了实践的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物理知识被活化了,学生跟物理学的距离便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同时,也让学生因为当了一回工程师而获得了一次很好的情感体验。四、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在新课程强教学过程中强调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能够利用身边的物体自制实验教具。如在本节课的引入中,本人利用一个纸杯一根细线制作一个简易水流星,让学生上台体验,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虽然本节课不会在课堂上给出答案,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课后学生通过研究性作业,能够通过已有知识对水流星以及过山车模型作出解答,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这也是我校“四自一体”学习模式中的自主预习一部分。作为物理教师只要勤动手,勤动脑,身边的许多器材都可以改造为实验器材,从而为物理课堂创设形象生动的物理情景,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激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