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成县葆真小学张旭忠【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初步建立10的数感。 、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器、课件、尺子、小棍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1、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2、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 3、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4、故事:9知道它最大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有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在教学“10的认识时”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小朋友你能不能帮0想个办法呢?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块儿就变成“10”】 :10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让学生分别说说生活中的10, 学生分别说出:星期天我在广场看见10只气球;我在南桥看见10只风筝;我家阳台种有10盆花;我爸爸钓了10条鱼。 组织活动: 请小朋友们数数教室里第一排有几人?老师走进去,现在有几人? 提问:想让学生第一排有几人怎么办? 问:谁是第一排的第10个?怎么数的?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让学生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数字宝宝找家 课件演示“0——10”各数字娃娃在玩耍的情况,到了回家时,其它数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数字娃“5、6、9、10”不会回家,还在走来走去。师;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这些数字宝宝送回家吗? (3)说说10以内数的顺序 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请生分别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0~10这几个数字。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就把教学直尺图这一枯燥的内容改为小朋友非常喜爱的“数字宝宝找家”。这里先是课件演示“0——10”各数字娃娃在玩耍的情况,到了回家时,其它数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数字娃“5、6、9、10”不会
《10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