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崛起”,主要指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保障,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推动地区在青山绿水中异军突起跨越发展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实现的经济崛起。要实现绿色崛起,必须摒弃旧工业化道路。绿色经济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类福祉、使最广大人群充分享有经济发展成果,同时又能显著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不良影响的经济模式。“绿色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环境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以承受的,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和生态危机,也不会因为自然资源耗竭而使经济无法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本质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利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下,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被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并最终消除贫困。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大多数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使得很多新兴经济体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也短视地认为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事实证明,这种发展模式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失败模式。目前,工业化国家已经消耗了大量资源,剩下的发展资源和空间有限。同时,越来越频发的气候变化和社会灾害等也都表明,原来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为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唯一的办法是在全球走绿色经济道路。当今世界,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而且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扩大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就业,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绿色经济的收入和就业增长是由能够减少碳排放和污染排放、能够加强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并且能够防止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丧失的公共和私营投资驱动的。我们需要通过目标性公共投入、政策改革和法规修订来加快和支持这些方面的投资。绿色经济是一个行政的表述,包含着环境友好型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的取向和特征。经济增长本来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的福利,是人本主义必然的逻辑,但是幸福、福利有短期和长期之分,局部和全局之别,持续和不可持续之异,为了短期的利益污染环境是与绿色经济取向背道而驰的,可以把环境友好型的经济模式称之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型城市是以系统生态学理念为指导的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代表了世界先进城市的一般特征和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它通过综合协调城市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社会文明高度发达。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市产业发展与环境容量不协调、环境状况与群众要求不适应的矛盾仍较为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当前,我市正处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既面临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倒逼压力,也有着加快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良好基础和诸多机遇。建设生态型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应有之义,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态权益,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杭州当代人民乃至子孙后代谋福祉。。生态文明程度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杭州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意识,使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和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将生态环境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产业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有利于保持好、维护好杭州生态环境品牌,更好地树立杭州生态环境好、生态环境保护得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得好的形象,实现城市增值和品位提升,推动杭州城市发展迈入新境界。。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先后出台了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市、建设低碳城市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华环境奖等荣誉。当前,我市正处在推进国家生态市建设、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阶段,把建设生态型城市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载体和总抓手,有利于统筹各方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巩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成果,推进各项
绿色崛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