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抒情诗四首登幽州台歌望月怀远知识点回顾:即景抒情诗: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即景抒情诗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主要内容: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3、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知人论世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不为武则天采纳,政治抱负不能实现。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武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反被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报国宏愿成为泡影。诵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学生自由朗读。鉴赏品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孤寂。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鉴赏“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体现了什么?教师点拔:前——后不见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泣下时间之长无奈之苦感慨之深宇宙之广孤独之切悲苦无限念统摄全诗知识点总结:直抒胸臆讨论学习:《登幽州台歌》千百年来为人所传颂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此有何感想?教师提示:全诗突如其来,如山洪暴发,又戛然而止。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极富感染力,反复吟咏,一位独立苍茫、思索人生课题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便跃然纸上,而浩浩无涯的时空背景也随之展现。全诗直吐胸臆,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格调雄深,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千百年后犹能引起读者思考,产生共鸣。
即景抒情诗四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