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放下”或“不放下”作文评讲.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放下”或“不放下”作文评讲()24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一、题目理解:1、本意:⑴放下把握着、提着负载着的物件从高处放到低处;⑵搁置、停止进行。2、引申义:把占据心灵的某种东西移出。3、价值取向:放下≠放弃。放下应该是有目的性,有选择性、有主动性的一种放弃。放下,指放下多余的、有害的、悲伤的、暂时不需要的事物,是一种有选择的放弃,而不是说完全放弃。放下的同时亦隐含着什么是不该放弃的,不放下的同时亦隐含着什么是必须放弃的,如此方可更好地诠释为什么要放下或不放下。放下或不放下可以是一种价值的取舍(得与失),比如放下个人的名利,不放下对事业的追求;放下眼前的荣耀,不放下对正义的执著……也可以是一种策略上的选择(先与后),比如对国家的发展来说,GDP很重要,可持续发展更重要,为了可持续发展,就应先放下对GDP的片面追求,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来说,体育、音乐、美术、奥术等都很重要,在一定时间内要想真正有所收获,就必须选择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其他的则必须放下……放下与不放下的对象选择,可以是实的:财富、权力、名利……也可以是虚的:思想观念(成见……)、情感(喜怒哀乐……)……4、选择角度:放下与不放下,必须二选一。文题与内容必须保持一致,选择其一可以涉及另一方面,但主次必须分明,忌倒置。比如选择写“放下”,可以涉及“不放下”,但必须以放下为重心,不能是定题为“放下”,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却写“不放下”。二、立意说明:可以正面立意:该放下什么,比如利益、荣誉、财富……不该放下什么,比如尊严、正义、良知、诚信……也可以反面立意: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把本不该放下的东西放下了,比如贪官放下正义,奸商放下诚信,知识分子放下尊严,普通人放下良知……该放下的却没有放下,比如对名利的热衷、对权力的迷恋、对金钱的贪婪、对眼前既得利益的不舍……1、符合题意。“放下”——含义了理解正确,对象明确,选点准确,观点鲜明,立意深刻。“放下”的理由充分,“放下”的过程清晰,“放下”的情节构置合理。“不放下”——含义了理解正确,不放下的对象明确,选点准确,观点鲜明,立意深刻。“不放下”的理由充分,“不放下”的过程清晰,“不放下”的情节构置合理。2、基本符合题意。“放下”含义理解基本正确,指向基本明确,选点基本合理,观点正确,立意明确,“放下”的理由比较充分,“放下”的过程基本清晰。“不放下”——含义了理解基本正确,指向基本明确,选点基本合理,观点鲜明,立意明确。“不放下”的理由比较充分,“不放下”的过程基本清晰。3、偏离题意。⑴“放下”含义理解部分正确,指向不够明确,选点不完全合理,观点模糊,立意不明,“放下”的理由不充分,“放下”的过程不清晰。“不放下”——含义了理解部分正确,指向不够明确,选点不完全合理,观点模糊,立意不明。“不放下”的理由不充分,“不放下”的过程不清晰。⑵完全脱离“放下”或“不放下”的含义作文。4、立意举例:1)、放下,并不意味着失去。2)、放下阻挡自己发展的欲望,追寻人生的价值。3)、放下遥远的梦想,珍惜当下的幸福。4)、放下,是为了走向更高、走得更远。5)、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拎起。6)、放下,是为了更好地坚守。三、典型问题1、没指出放下的是什么,只是笼统地说放下会如何如何。如:袁隆平和助手一起挑战世界水稻杂交技术,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农田中,不辞劳苦,从不动摇。因此,我们过上了吃饭的日子,温饱得以解决,他放下的一切,最后孕育了更多的回报,“杂交水稻之父”的美称,在他坚定的放下之后,大放异彩。2、放下的理解不到位,含义没有区分放下与被迫放弃。如:毛泽东放下了城市包围农村的战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最终扭转败局。3、有些同学把“不放下”写成了“放不下”。“不放下”是主观上的坚持和坚守,而“放不下”是失去后内心的留恋和眷顾,前者带有主动性,会体现在行动上,而后者往往带有被动性,更偏向于内心。比如,有同学写爷爷随我们到城市定居,但是不放下老家,常常惦记着老家里的一切,很明显,这里不是“不放下”而是“放不下”。4、改动题目。题目要求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有的同学就写“放下包袱”等改动标题,结果题目被扣2分,也有一些同学就以“放下或不放下”为题,该类文章一律打36分。5、缺乏深度。很多考生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习惯于机械地从题目中的几句话中切割几个分论点,然后填充材料凑成几段。比如写“放下”的,就从题目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这句话切分成两个分论点:1、放下

“放下”或“不放下”作文评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257909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