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我自己先朗读了几遍。虽然早就倒背如流了,但备课之前的读课文已经成了我的必须功课了。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我一向反对将语文教学复杂化,简简单单教语文是我的追求。像这样的一首词,学生只要能读会背了解大意,同时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这就足够了。至于用一堂课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等那简直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要知道,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而不是某一课的功劳。基于我自己这样的认识,我将这堂课的目标定位为“读、背、想象情景”,因此我的程序也基本定格:活动一熟读成诵小组展示这一环节旨在达成朗读和背诵任务。诗词教学在我国是有传统的,读和背是最大的利器。我想,无论课改走到哪一步,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始终是不可丢弃的。无论要想在诗词教学中达成怎样的目标,会读会背始终是最基本的要求。活动二再读课文想象画面这一环节旨在将理解词的内容。借助想象词所提及的景和人,将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通过想象在学生头脑中充实丰满起来。想象画面只是一个手段,感受词的意境才是最终的目标。古诗词最讲究意境,而且这意境要依靠读者自己的想象才能感受得到。词的意境应该是一个整体,而并非通过对词的肢解性理解来获得的。活动三品味课文交流感受这一环节是由学生读了课文之后,用一个词概括自己感受到的作者的情绪体验,旨在引领学生深入作品内部,感受词人的情感,同时加深对作品的感悟。活动四课外拓展古诗词中的农家乐这一环节旨在整合古诗词资源中的农村题材诗歌,借以积累诗词,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当然,正如前文所说,这只是无数积累中的普通一课。我并不奢望凭借这一课就立即提升了学生的语言修养。但这是必须做的工作。只有我们每一课的坚持,才会有学生日后的厚积薄发。最后是检测反馈,想象课文描绘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写。这又使课堂回归课本,完成课本上的基本练习,尊重教材编者的同时也进行了写话的训练,同时通过这一环节也加深了对这首词的理解。至此,这堂课才算结束。一直到课上完之后,再来回顾这一流程的设计,我想最大的收获还是我自己一直坚守的简简单单教语文。语文,到底应该肩负怎样的责任呢?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我认为,语文就是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一门学科。至于文学作品(或人们所说的文本)的思想、内涵等,那是读者个人的体验,不宜通过讲解强加给学生。我的这堂课,只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却想象,但我并不将所谓的标准答案交给学生,学生读
《清平乐村居》教学琐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