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视觉系统针灸影响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它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目前,对于经络的实质及针灸的作用机理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从视觉系统的角度对其效应和机理研究的还不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代写论文。1眼与十二经脉关系的科学验证针灸可以治疗多种眼病,其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中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但是这种关系的论述主要见于古典文献,尚未经科学证实。段俊国等〔1〕运用视觉电生理手段,电针十二经络原穴,观察针刺前中后患者双侧P-VEP的变化,并设立非经穴对照组,结果显示:(1)眼与十二经脉存在密切关系,不论与眼有直接关系的经脉还是无直接关系的经脉均与眼有关,而对照经穴与眼无关;(2)十二经脉与眼的密切程度不同,经脉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脾经、大肠经、膀胱经与眼关系最密切;(3)针刺十二经脉引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效应不同,膀胱经呈现为易化效应,而其余经脉主要表现为抑制效应;(4)针刺一侧经脉可引起双眼视觉功能的改变,但同侧更明显。这一成果为针灸治疗眼病和辨证取穴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也只说明了眼与十二经脉有关,针刺十二经脉能治疗眼病,但是这种效应的机理何在?针灸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影响视觉系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2运用视觉电生理手段的研究成果秦达意等〔2〕首次以动物皮层视区诱发电位为指标,探讨了针刺对大脑皮层兴奋性的影响,观察到针刺可明显改变大脑皮层兴奋性,电针刺激强度与它的效应,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强刺激对VEP呈抑制效应,而弱刺激对VEP呈易化效应。针刺的作用能被网状结构抑制药所阻断,从而提示针刺是通过网状结构来影响皮层机能的。50年代,Grant在动物实验中也证明了中脑网状结构对视网膜活动有调节作用〔3〕。这至少说明,针刺通过网状结构可以影响视皮层,或者可以直接影响视网膜功能。吴宝华等〔4〕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针刺合谷穴或光明穴可引起视网膜电图(ERG)波形增大或减少两种反应。机械压迫手三里穴(或阳陵泉)可使ERG的针刺效应减弱或消失,而压迫上述穴位两侧旁开的对照穴对针效无明显影响。由此他们认为针刺在ERG上的不同反应可能有两种途径:(1)通过中枢调节瞳孔的反应而改变刺激强度,从而影响视网膜电图;(2)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影响视网膜功能。但压迫阻滞现象难以从中枢角度解释,可能还有其它因素。沈雪勇等〔5〕观察针刺对家兔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观察到电针即刻对诱发电位的影响最显著,随着针刺时间的延长,VEP的抑制作用减弱,并认为针刺对诱发电位的影响不能排除原脑电变化的间接结果。可能是在提高大脑兴奋性的基础上实现的〔6〕。段俊国等〔7〕以闪光ERG为指标,研究了针刺对家兔视网膜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穴位能明显改变家兔F-ERG,且这种作用具有穴位特异性。电针对a波峰潜时的作用不大,电针合谷及昆仑穴时b波表现为峰潜时提高,而三阴交表现为峰潜时延后。对于ERG振幅,各穴位表现亦不一致,合谷、昆仑a、b波振幅均有明显提高,而三阴交振幅略有降低。有研究〔8〕表明,F-ERG之a、b波的产生与钾离子的作用密切相关。故他们认为,针刺的这种效应可能是因为针刺引起视网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致使钾离子远端降低与近端增加所引起。沈克艰等〔9〕观察了针刺

视觉系统针灸影响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k523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