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第2课时圆周长公式的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例3,利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提示: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3,例3是一道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实际问题。已知圆周长求直径和半径,可以把圆的周长公式进行变形,由C=πd推导出d=C÷π,由C=2πr推导出r=C÷2÷π,然后用算术法进行计算。教材上安排的是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学生只要记住一个基本公式,就能解答有关圆周长的问题。因此在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列方程求解。教学目标::利用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运用圆周长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运用圆周长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直尺、圆规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多媒体出示一些美丽的圆形建筑物)。谈话: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圆形物体,今天我们一起到街心公园,领略一下公园美丽的景色。公园中央有一个圆形水池,,你能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求出这个水池的直径吗?我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二)。(1)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个(),我们把它叫做(),用字母()表示。(2)说出圆的周长公式,口答下面各题。①d=1厘米,C=?②r=,C=?【设计意图:通过上面两个小题,使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下面学习探究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打好物质基础。】。出示例3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想一想这些信息与圆的哪些知识有关。教师可提问,能不能用公式表示出相互间的关系?学生思考后汇报。C=πd,C=2πr教师可接着追问,你能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表示出直径和半径吗?学生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汇报。,。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认真审题,分清每题的条件和问题,合理地运用公式。学生完成后,投影展示学生的解法。解:=÷=10r=d÷2=10÷2=5答:这个花台的直径是10米,半径是5米。师生共同评价,展示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教师接着提出:能不能直接利用圆的周长公式求解?学生思考后可能回答用方程求解。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师适时给予指导。汇报展示:解:设花台的直径是d米。根据C=πd得:==÷=10r=d÷2=10÷2=5答:这个花台的直径是10米,半径是5米。师生共同评价,展示交流时,教师强调解答时,要注意书写格式。师生共同小结: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和半径,可以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也可以利用公式直接列算术式解答。【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了学生对圆周长公式的理解,不但锻炼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周长第2课时圆周长公式的应用西师大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