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出师表》教学反思.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可采用诵读、问答、讨论、评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文研读。研读第一段:(1)问答、讨论(示例):①解释加点的词:先帝、崩殂、疲弊、诚、秋、盖、报之于陛下、妄自菲薄。②文章一开头就提出“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用意何在?第一句提出个什么问题?③“侍卫之臣”、“忠志之士”各指哪些人?第二句又说明了什么问题?④第三句的作用是什么?与上两句有何关系?从“宜”与“不宜”两方面提出有什么好处?(2)分段评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先:尊称死去的人,用于长辈和功高德重者。业:统一中国、复兴汉室的大业。崩殂:天子死曰崩,是避免“死”字而用山崩代替;殂字从“歹”(残骨),从歹的字都与死伤有关。以无限痛惋、追念之情从先帝创业未成起笔,意在唤起刘禅完成其父未竟事业之志。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疲:人力   疲惫。弊:通敝,指物力困乏。诚:实在、的确。秋:原是以季代年(部分代全体),这里是“时数”。指出客观形势危急,以激其发愤图存之志。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侍卫之臣:指内廷和朝廷的官员。内:宫内和朝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忠志之士:指地方和边疆的将吏,主要指将士。外:指地方、边疆。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盖:原来,大概,这里兼有表委婉判断和对原因的解释作用。第二个“之”代“殊遇”。指出主观条件有利及其原因,以促其励精图治之行。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先从正面建议,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再从反面告诫。此句以前两句为基础,提出第一条建议:广开言路。从正反两面提出“宜”与“不宜”,恳切、有力。第一自然段:在分析主客观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研读第二段:问答、讨论的具体内容,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从阜,从步(正反二止),本义是向高处走,引申为提升(官职)。异同:复词偏义。提出第二条建议:赏罚公平。昭:显示。平明:公正、严明。从正面阐明。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私:不公正,指偏向袒护一方。内:指宫中,外:指府中。从反面阐明。又一次提出“宜”与“不宜”,具体阐明“陟罚臧否”的做法。用意在于提醒不可偏私宫中。第二自然段:提出第二条建议──严明法纪、赏罚公平。研读第三段:问答、讨论的具体内容,略。第三自然段:从思想品德着眼,力荐执法贤臣,是实现“开张圣听”的重要保证之一。研读第四段:问答、讨论具体内容,略。第四自然段:从人品才略着眼,力荐治军良将,是实现“开张圣听”的又一重要保证。研读第五段:问答、讨论具体内容,略。第五自然段:上承三、四两段,引用本朝历史正反两方面经验,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以上五段为第一部分:分析形势,提出建议。研读第六段:问答、讨论的具体内容,略。第六自然段:紧承上文“亲贤臣”,回顾先帝三顾之恩,表明自己受恩感激,忠贞不渝。研读第七段:问答、讨论具体内容,略。先帝知臣谨慎,谨:认真;慎:慎重。大事: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不是指一般的国家大事。)刘备临终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这两处“大事”是一致的。由上文谈辅佐先帝开创基业,进而谈接受托孤重任──辅佐刘禅,兴复汉室,为后文请命北伐张本。由上文提出劝谏到转入请命北伐,以稳定蜀国后方,免除北伐的后顾之忧。这是诸葛亮“南抗蛮越”的战略思想的具体实践。

《出师表》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扬的岁月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