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题目: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总结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级心理二班姓名:陈家美学号:130711011203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1、意识是能被个体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只有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各种观念才能进入意识领域。2、潜意识是无法被个体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潜意识是心理结构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理解潜意识对行为特别是对异常行为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3、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指当前未注意到,需经她人提醒或自己集中注意才能进入意识领域的心理活动二、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1、本我是与生俱来的,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存在于潜意识深处,代表着人的生物性本能和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其中性本能(即力比多)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2、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与现实接触中,由本我发展分化而来,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3、超我是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化的自我。它是人格的最高形式。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三、心理发展理论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而力比多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她把人格发展分成五个阶段。1、口唇期:0~。这一时期的力比多的满足,主要是经过吮吸,咀嚼,吞咽等刺激口腔的活动来获得满足。2、肛门期:~3岁。此时期主要靠排泄和控制大小便时所产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性欲的满足。这个时期也是对婴幼儿进行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3、性器期:3~5岁。在这个时期,儿童将经历恋母情结(俄底普斯情结)或恋父情结。俄底普斯情结的解决有重要的意义。经过以同性父母自居,使男孩有男孩的特征,女孩有女孩的特征。此时,儿童采纳父母的价值观和标准,并以超我的形式表现出来。4、潜伏期:5~12岁。此时期儿童的俄底普斯情结已解决,她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从对父母的感情转变到学习,游戏等方面,团体活动多呈男女分离的趋势5、生殖期:12岁以上。随着性生理发育的成熟,兴趣转移到异性身上,性心理的发展也趋于成熟。这五个五时期的发展对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力比多在发展过程中有固着和倒退两种危机。固着是停滞在某一个阶段,倒退是由后一个阶段退回到先前的阶段。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1、焦虑焦虑——本我、自我、超我之间不能适当的控制心理能量的一种冲突的结果。出生创伤——婴儿出生时与母体分离,是人类体验到的最大焦虑。起因——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焦虑是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焦虑是一种弥漫性的恐惧的体验。分类现实性焦虑:是人们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内心的紧张、不安和恐惧。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担心失去对本我控制而产生的潜在危险所引发的。道德性焦虑:是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良心不安、羞耻感和有罪感。2、自我防御机制概念: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用的非理性、歪曲现实的应付焦虑、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方式。特点:都是伪造或曲解现实的;作用是避免和减轻消极的情绪状态;大多数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时人们一般意识不到。种类:a)自恋型防御机制,又称精神病型,多为婴幼儿采用,包括否认,曲解,外射等b)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多发生于幼儿期。包括内射、退行、幻想c)神经症型防御机制,少儿期得到充分采用,包括潜抑、
古典精神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