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国王"型飞机航摄取像抗震救灾背后的测绘科技010年05月04日16:17国际在线4月17日晨,包括载有当前最先进数码航摄仪ADS80的“空中国王”型飞机在内的7架飞机对玉树县进行了航拍。之后,国家测绘局技术人员通宵达旦赶制出玉树县结古镇震后航空影像图。4月14日7时49分,玉树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全国动员的抗震救灾战斗就拉开了大幕。首先需要的就是地图。早一秒钟拿到地图,就意味着为无数废墟下待救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地震发生后,在外地出差的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立即回京,第一时间部署强调:要不惜一切代价快速制图、出图、供图!截至4月22日,测绘部门累计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应急办、国家发改委、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青海省委、省政府等20多个部门和单位提供地图6400套(幅)、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100GB。各种翔实的测绘地图为救援玉树、分析玉树震后形势的各方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据记者了解,就在4月18日一天日的45倍。在完成这样迅速、准确而又繁重的制图工作中,测绘部门采取了哪些新技术、新手段?《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继贤,揭秘那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首次应用新自主研发雷达系统“抗震救灾是一个多部门的协同作战,系统极为复杂,协调一致非常重要。在汶川地震发生时,由于经验不足,应急机制尚未完善,例如我们做好了地图,不知道给谁;有关部门需要地图,不知道找我们来要。”张燕平司长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但玉树地震后,国家测绘局启动了测绘应急保障服务预案,开通了测绘成果提供绿色通道。测绘与其他各部委的配合非常默契,根据应急响应机制,流程化的往下走。我知道你下一步要什么图,我已经在做,等你要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据介绍,绘制地图第一步就是获取影像资料,即:空中拍摄的照片。测绘人员先要拿到这些照片,再把它们解译加工成地图。据记者了解,这次玉树地震后,国家测绘局一共使用了七架飞机:一架“空中国王”型飞机,一架“奖状”型飞机,五架高原型无人机。通过在飞机上安装数码航摄机(即高端数码相机)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高空拍摄,来获取灾区的第一手影像资料。其中,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是由我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原本想从国外引进技术,但这套设备国际禁运。通过我们科研人员几年的刻苦攻关,最终研制成功。这次玉树地震是这套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第一次实战演练,效果不错。”而这套雷达系统就安装在“奖状”飞机上。张继贤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影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光学影像,一类是雷达影像。本次‘空中国王’型飞机和无人机都配有高端数码相机,拍摄的都是光学影像,而‘奖状’型飞机获得的则是雷达影像。”二者有何区别?为什么要使用雷达摄像呢?“雷达影像跟光学影像不一样,前者是通过向地面发射雷达波来距离成像,后者是光学成像。雷达影像的优点有二:第一,雷达波不受天气影响,不分昼夜,风雨无阻。雷达摄像因此被称之为‘全天候’、‘全天时’;第二,雷达可以提供比光学影像更为独特的信息,譬如:电缆、管线布局、地震断裂带、大坝垮塌等,还有玉树地区牧民家都有羊圈,雷达反映羊圈的围栏都非常清楚,以此判断这房屋是否民居。”张继贤说。在摄影机型的选择上,“空中国王”型飞机和无人机各有优势。“空
空中国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