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上海近代建筑风格.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现代文化,无论是其物质的、制式的或是精神的方面,都必须要有传统作为根基,才能深沉,才能有底蕴,才能生生不息。反过来,传统也要有现代的意识,才能从现代文化和技术中汲取精华,以获得新的生命并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特殊的政治、宗教、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际遇,西方文化的输入和上海本地以及中国的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之间的并存、冲撞、排斥、认同、适应、移植、追求与转化,使上海糅和了古今中外文化的精粹,成为中国现代建筑文化的策源地。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因素,整体而又集中地体现了民族传统、地域特性、时代精神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筑所反映的空间与时间关系,其深度和广度是无可比拟的。而与现代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上海近代建筑,则综合反映了上海的近代社会和城市的演变历程。自1843年11月开埠以来,上海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成为中国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中国的封建社会最早在上海解体,并奠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并且又发展成为一种折衷混合的社会,上海变成一座独特的城市,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城市。上海在近代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正如一位中国文人在1911年所形容的人谓上海、北京为新旧两大鸿炉,入其中者,莫不被其熔化,斯诚精确之语。北京勿论矣,请言上海。自甲午后,有志之士咸集于上海一隅,披肝沥胆,慷慨激昂,一有举动,辄影响于全国,而政府亦为之震惊。故一切新事业亦莫不起点于上海,推行于内地。斯时之上海,为全国之所企望,直负有新中国模型之资格".上海的近代建筑也具有十分独特的一面,外国的建筑师和外国培养的中国建筑师试图按照西方的城市模式和建筑风格来塑造上海,试图以欧美的生活方式取代传统的生活方式,使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同化。新建筑类型的出现和新建筑材料、新技术的运用给予上海近代建筑以极大的影响,于是,上海的近代建筑表现出以西方建筑文化或仿西方建筑文化为主体的发展,上海的近代建筑渗透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由于缺乏西方建筑文化的历史背景,这种影响又表现出很大的变形。即使是在上海的西方建筑师所设计的建筑也成为西方建筑的变异。在上海近代建筑史上,往往把这种变异称之为折衷主义。实质上,这种折衷主义是一种对西方建筑的模仿。同时,由于业主和建筑师的鉴赏力、设计能力、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技术经济条件的差别,必然会产生这种变异。另一方面,上海的近代建筑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中和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也会出现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出现这种折衷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也应当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上海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又使这种建筑文化融汇成一种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文化,不仅有西方文化的影响,又有着早在西方文化进入上海以前就十分强烈的传统文化和地缘文化的影响。所以,上海的近代建筑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近百年的建筑中,几乎囊括了世界建筑各个时期的各种风格,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世界建筑史。在许多情况下,上海的近代建筑又与社会的现代化和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把舶来文化变成自己的文化。因此,上海的近代建筑也构成了自己的特色。上海现存的地面建筑文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陀罗尼经幢(859)和泖塔(874-879)、宋代的兴圣教寺塔(1068-1094)、元代的清真寺(1341-1368)和明代的豫园(1559始建)等,在开埠以前,大体上保持了传统的延续性。西方的

上海近代建筑风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2-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