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冯中活页备课探索冯中改【2009】03号学科地理课题第四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备人张先华课时安排2课型复备人教学目标1了解并学会描述本区的整体特征。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意识。2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图片、了解本区的位置范围,总结本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3运用地形图,描述本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了解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4运用图表说出本区气候的特点,以及对本区生产、生活的影响。5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通过实例寻找和认识本区各国摆脱贫困的出路。6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教学重点1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通过实例寻找和认识本区各国摆脱贫困的出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教学难点教学方法①教授法;②问答法;③演示法;④读书指导法;⑤练习法;⑥复习法;⑦参观法;⑧讨论法;⑨实习法;⑩实验法或其它教具教学过程设计复备(第一课时)新课引入讲述:非洲由于人种、风俗、气候、地形类型及资源物产种类的不同,可以分成北部非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两部分。新课一、本区概况(由学生的描述引出)1读图A、B、C,用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描述本区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半球),并做简要评价。2读图B,了解本区地形地势特点,并口头描述。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无高大山脉,起伏和缓。东部和南部较高。3、人种: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人种的分布,并了解非洲面临的人口问题及由此产生的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二、热带气候与热带自然景观1根据本区所处位置,探究课文自然景观图片中自然景观存在的原因(当地土著居民主要是什么人种;主要的景观是什么,为什么?——黑人的故乡、沙漠、雨林、草原、野生动物。位置→气候→景观)2气候类型及分布3萨赫勒地区及干旱影响干旱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4东非大裂谷5绘制本区简图:要求标注出周围的水域名称、重要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撒哈拉沙漠、尼罗河、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马达加斯加岛。6了解“黑人”文化。【1重组和利用原有知识来解释相关现象,理解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2学习方法迁移。3绘制简图,一方面强化“位置范围”;一方面加强做图训练。】小结: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落实本节知识点(第二课时)三、世界矿产宝库1、种类:金刚石、金、锰、铀等储量居世界之首,铜带2、分布:四、努力改变单一经济读图K1通过阅读图表,理解“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及其特点。2小组讨论此种经济的弊端、解决的途径。3就如何促进非洲经济的发展,谈谈自己的建议。小结:人口、粮食与环境是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瓶颈,但同时也是我们全人类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束情感教育:珍爱生命、珍爱环境、珍爱地球。作业复习题123板书设计: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自然环境:1位置: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所处半球:东半球,南北半球2地形:高原为主3气候:以赤道为中轴,南北对称(热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