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简介仙游是个美丽的地方,传说中何氏九兄弟乘鲤升天的神奇仙境!我的家乡—仙游地位处于福建省的闽中,山川毓秀,气候宜人,置县1300年,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今天的仙游,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更加英姿焕发;明天的仙游,将迈着更加雄健的步伐,走向新的辉煌!仙游,位于福建沿海中部,东经118?27′-118?56′,北纬25?11′-25?43′之间。与莆田、惠安、永春、德化、永泰等7个县交界。濒临湄洲湾,挨天然良港:秀屿港,靠肖厝港口。县域面积18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5、5万亩,山地203万亩,有林地178万亩。总人口(2003年末),,。19个乡镇,305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象征莆仙文化摇篮的木兰溪贯穿境内63公里。整个地势顺趋木兰溪流,西北高东南低形成“马蹄状”。有沿海、平原、山区区域层次分明。著名的东西乡平原,是“鱼米”和“蔗糖”之乡。全境分布着“七山一水二份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C-21?,年日照1936小时。年无霜期230-340天。年降水量1300-2300毫米。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仙游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园庄乡土楼村溪尾山留有先民活动的遗址、遗物。先民们以磨制的石器、上釉的陶器作为日常生活、生产用具,从事农耕渔猎以及手工纺织业、制陶业等。据宋《仙溪志》载,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建县时,仙游人烟稀疏。五代十国时,北方人民避乱南迁,其时主客未满千户。北宋末年,北方人民再次避乱南迁,大批入境。明代,人口趋于下降,在其后的150余年间,徘徊在1--。到清代,经历了“乾嘉盛世”之后,人口增加,同时人口统计由仅计成丁口数改为男女老少均计在内,故人口统计数骤增,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全县人口达49320户共计306798人。中华人民共和提高,人口迅增,目前已达百万。民族仙游是个多民族的县份,民族以汉为主,占全县总人口的99%以上,少数民族有畲、回、蒙、藏、苗、彝、壮、侗、瑶、黎、高山、水、白、土家、哈尼、拉祜、纳西、仫佬、毛南、乞佬、京、朝鲜、布依、满等共26个少数民族。姓氏仙游村庄以同姓宗亲聚居为主,集镇则杂姓聚居。全县汉族以陈、林张等姓为最多。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剧,特别是四川、云南等省女子婚嫁到仙游的增多,姓氏也随之增加。据1992年底统计,全县共有324个姓氏。职业仙游县居民历代都是以务农为主业,除极少数从事教育、经商和公务外,从事农林业的占90%以上。改革开放以后,仙游由过去比较单一的小农自然经济向比较开放式的农工商联合体发展,农业人口向非农转化加快,二、三产业崛起,使职业结构发生了更大变化。仙游县人文荟萃,素有“海滨邹鲁”、“戏剧之乡”、“国画之乡”、“田径之乡”称誉,物产丰富,有桂圆干、无籽柚、薏米、(金沙薏米)单双晶冰糖、松花皮蛋、茉莉花茶、青黛等名特优产品,漆器、五编五雕等工艺品和无刷电机、汽车活塞环、古典家具产销居全国之首,列入省重点项目库。古典家具商拥有超过200亿元、占全国80%以上的红木库存量,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市场份额已达60%以上,畅销欧美、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产量、产值、销售额均居全国首位。其中有28家古典家具企
仙游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