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1、火灾荷载大,无防火间距在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的大多是木构架的结构形式,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但古建筑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木制材料变的干燥,极易燃烧,特别是一些枯干的材料变的质地疏松。在炎热的夏季,遇到火星也会起火。另外古建筑由于受当时诸多局限性的影响,建筑物之间不符合防火要求,有些建筑物紧密相连,院套院、门连门、台阶遍布、高低错落,无防火隔区,更没有消防通道。如:西藏拉萨三大寺庙之一的哲蚌寺,建筑物多,形成古建筑群。拉萨天气干燥,具有良好的燃烧条件,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使古建筑火烧连营,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位臵偏僻,缺乏水源,消防施救困难中国的古建筑寺庙,大多数建造在山上,远离城镇的偏僻地区。道路崎岖狭窄,有的殿堂楼阁建在台阶多,坡度大的基石上。建在偏僻山峦的古建筑,一般自然水源缺乏,食用水大多都要从山下往上挑、背。至于消防水源更没有保障。而且不少古建筑不但缺乏必要的灭火设施,没有专职的消防队,而且交通不便。由于难靠近,难攀登建筑物和缺乏水源等原因,给火灾扑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耐火等级低,燃烧条件好在中国古建筑大多采用的是木结构体系,而且在柱、梁、房间隔墙、屋顶大多都以木材料为承重结构。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以木结构为承重的古建筑耐火等级都达不到一、二级耐火等级要求,大多为四级耐火等级。其自身抵抗火灾能力低。砖石结构的墙体采用的粘结技术条件限制和年代久远,很多都变得风化、松散,失去了隔火作用。另外由于古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经过成百上千年的风吹日晒变得特别的干燥,而且很多木材料处于外露状态。各种梁、柱、枋等纵横交错,这些主要构件一旦起火,火可沿水平,垂直方向迅速蔓延很快形成凶猛的火势,危害古建筑的安全。如:1月19日,世界文化遗产湖北武当山发生的火灾,把武当山重要的庙观之一的遇真宫烧毁殆尽。无避雷措施易发生雷击火灾中国古建筑遍及名山大川,经过千百年的,发现造成古建筑火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雷击火灾。在中国许多的古建筑没有有效的避雷措施,对防雷的工作做得不够完善,虽然古人知道雷电也能造成火灾,也设了远古的避雷措施,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太过于艺术化忽略了真正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起到避雷防火的作用。用电问题突出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和旅游业不断的发展,到古建筑旅游和参观的人越来越多,用电量也随之增加。可是,在中国古建筑,古寺庙的管理人员和僧侣,缺乏安全用电用火常识和消防安全防范的经验。而且古建筑内的电器设施设备管理不善,违章用电现象严重,电线敷设大多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电线老化、绝缘层破损,乱拉乱接的现象时有。超负荷使用大功率电器极易发生电线短路。加上在一些古寺庙内的照明灯具功率较大,其表面温度高,经幡、幕布等易燃物靠近极易引起火灾。另外,敷设木质结构的电线不但没穿钢管保护,照明开关,电线插座未配合金属接线盒。整个用电回路没有安装断电漏电保护器。经营人员和居民消防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在偏远的古建筑,因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古建筑里的人员和周边的农民的文化知识普遍偏低其法律观念比较淡薄,消防常识缺乏。生产生活用火随意,在古建筑内设旅店、饭馆、商店或职工宿舍且不履行消防管理手续,无防火安全措施。另外,各古建筑、古铺面、古民居及其它旅游点舍不得在消防上投资,消防器材配臵严重不足,更不能满足扑救
文物古建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