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琐忆》教案.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琐忆一、教学目的:学习本文主要通过日常的对话与独白来表现人物的由小见大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及琐而有纲、琐而有序、琐而有归的结构特点。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鲁迅先生的七次对话或独白。难点:鲁迅先生的两句诗对表现鲁迅的性格、组织琐事、结构全文的作用。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词语补释:恨。*睚眦必报:哪怕是极小的怨恨也一定要报复。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引伸为极小的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P19注②*毁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妄加揣测:指胡乱地估量推测。揣:估量,忖度。测:推测,料想*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喻明指骂甲而暗骂乙。*惴惴不安:形容因为害怕或担心而不安定的样子。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不期而遇:没有事先约定而出乎意外地碰上。*消尽散绝:完全消散了。*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作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顿。*尽心竭力:投入整个身心,使出全部力量。*从容不迫:不慌不忙,非常镇静。*游刃有余:P24注①*满城风雨: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到处轰动起来,议论纷纷。*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梦魇:梦里遇见可怕的事情而惊叫、呻吟。混淆乾坤:两卦。把男女的界限搞乱了。乾:(天)代表男;坤:(地)代表女。乾坤是八卦中的时弊:社会上一时较有影响的弊病。机缘:机会与缘分。攀附:旧时指投靠有权势的人,以求升官发财。大防:大的明显的界限。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作者简介:唐弢:原名唐瑞毅,笔名晦庵、风子等,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鲁迅研究家。1913年出身于浙江镇海县一个农民的家庭,靠亲友资助求学只念到初二,16岁考入上海邮局任职,后参加工人运动,担任文艺宣传工作,组织读书会,1933年在鲁迅影响下从事散文与杂文创作,1959年任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至今。背景简介:1、本文写于1961年鲁迅先生八十诞辰,外文出版社主办的英文杂志《中国文学》要作者写篇纪念文章,后写成此文同时发表在《中国文学》9月号和《人民文学》9月号上。本文引用的两句诗出自鲁迅1932年写的七律《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2、关于本文,作者曾说:“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中战斗的一面,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但是关于他对同志,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对敌人恨,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三十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因此,想从后一方面多说一些,这就是我写《琐忆》时的指导思想。解题文章以“琐忆”为题,“琐”字在这里有两重意思:一是表明文文章所记,都是一些“小事”;二是表明这类“小事”很多,文章所记的,仅是其中一二。这标题不仅提示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表明了作者的选材意图──以小见大。这是回忆性纪念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预的七件事,可以分为几类?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小事组织成一篇文章的?文章的侧重点在哪一方面?找出文中作者的议论和鲁迅面貌举止的描写。本文怎样做到琐而有纲、琐而有序、琐而有归的?试用两种方法分段。两种不同的分段思路:第一种,以鲁迅的诗为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17自然段)鲁迅先生爱护青年,平易近人,体现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第二部分(18─28自然段)记述鲁迅先生对敌人的蔑视和“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斗风格。“如果把这段话看作是他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解释,那么,‘横眉冷对千夫指’呢?鲁迅先生对待敌人,对待变坏了的青年,是决不宽恕,也决不妥协的,也许这就是有些人觉得他不易接近的缘故吧。”这是一个过渡句群,前一个句子承上,后一个句子启下,还同前文“有人议论”等句相照应。第二种,按结构分,见后结构特点。第二课时小结:一、语言描写──对话与独白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全文的材料实际上是鲁迅先生的七次谈话(对话与独白)代人挨骂(1─8自然段“对话”)自夸国大(10自然段“独白”)自惭浅薄(10自然段“独白”)替人补靴与进化论(10─17自然段“对话”)攀附阔老(19自然段“独白”)禁止同泳(19自然段“独白”)“官批本”──皇帝免冠(20─27自然段“对话”)这些事,对于鲁迅只是些零星的细微琐碎的生活小事,所以叫做琐忆。在课文里鲁迅前四次谈话表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体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关怀、爱护和帮助;后三次谈话着重表现了“横眉冷对于夫指”的精神,体现了他对敌斗争的坚决,体现了

《琐忆》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sheng191
  • 文件大小56 KB
  • 时间20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