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2)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3)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4)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态度、价值观领域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并用分子、 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分析归纳四、教学器材仪器: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小型喷雾器药品:水、酒精、方糖、氨水、高锰酸钾晶体其他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启动与引入 一、探索物质的结构 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读古诗,品自然:《吟桂花》风多桂花香,微雨最撩人。欲求尘外物,独望白衣影。【老师提问】1、同学们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2、学校里有种着很多桂花,桂花哪一点能吸引你们呢?3、那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我们没有接触到花为什么能闻到香味这个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讲的内容《物质有微粒组成》,这堂课后我们能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了。【教师提问】1、这高大的建筑物是由什么堆砌起来的2、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是不是也像大厦一样由无数块“砖块”堆砌而成的呢【教师讲解】我们现在手上有一块方糖,把它分成两块,接着再一分为二,一直不断分,直至分到保持糖的性质的最小微粒,我们把它称为分子。 欣赏诗句 【学生可能回答】1、桂花2、桂花很香桂花的颜色很漂亮 3、等待老师解答 学生讨论学生由生活中的经验很容易得出时候由一块块砖堆砌起来 学生讨论回答:水由水分子构成。CO2由CO2分子构成。 引发学生兴趣 进入课题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引发学生探究物质结构的愿望 方糖这个粒子接近生活,学生容易理解分子这个概念检验学生对分子这个概念的理解程度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 2、分子始终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 2、分子之间有间隔 过渡:下面我们就有请分子出场,大家一起来认识认识它【教师讲述】。假如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面的水分子,如果每人每分钟数100个则需要3万年。【教师总结】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很小,3×10-26kg教师拟人引入:分子是性格活泼好动,还是文文静静教师拟人引入:它们坐在教室里是亲密无间,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实验】水和酒精混合取一根玻璃管,一端封口,在观众注入约五分之二容积的水,然后再小心的注入等体积染成红色的酒精。在液面最高处做上标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