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历史文化名人阳信人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名流,灿若星汉。同时,在这片土地上,或任职间撰写吟诵、或与本籍雅士诗文唱和,佳作纷呈,人物众多。在此一并记载,以彪后世。汉代娄敬,汉初。清康熙朝周虔森、张璥编《阳信县志》卷之二有载。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为人足智多谋,胸有城府,西汉高后元年(前187)被封为建信侯。她胸怀全局,能审时度势,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卓越的建议,对于汉初政策的制定及西汉政权的稳定起过很大作用。汉高祖五年(前202)汉王朝完成统一后,打算定都洛阳。时娄敬作为齐国的戍卒,正被发往陇西(今甘肃一带)戍边,经过咸阳时,她穿着破旧的羊皮外套去拜见同乡虞将军,要求面见汉高祖刘邦。虞将军见她穿着寒酸,想给她换一套体面些的衣服,娄敬却道:“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见了汉高祖,娄敬直言道:洛阳虽处天下之中,然“大战七十,小战四十”,经济残破,民怨沸腾,定都于此,利小弊大;而关中一带地腴民富,且被山带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娄敬的建议得到张良的支持,刘邦最终决定建都长安。为表彰娄敬,赐姓“刘”,任命她做郎中,号“奉春君”。倪宽,汉初。倪,古同兒,故又称兒宽。治《尚书》,师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以射策为掌故,次补廷尉文学卒史。见上,语经学,上说之,擢为中大夫,迁左内史。推情于下,不求名声。劝农桑,缓刑罚,理讼狱。择用仁厚士,务在得人心,吏民大信爱之,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负租课殿当免,民恐失之,输租襁属不绝,课更以最。及议训狩封禅之事,拜宽为御史大夫。著有《倪宽九篇》,汉书艺文志存目。马国翰辑《兒宽书》一卷行世。因倪宽所故,阳信曾称倪城。朱登,字仲条,后汉。善隶书。建宁(168-172)中尝书《衡方碑》。东方朔,字曼倩,厌次县人,西汉辞赋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她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她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她当俳优看待,没有得到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表自己的不满。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壁》、《试子诗》等,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她为“滑稽之雄”,晋人夏侯湛写有《东方朔画赞》,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她的睿智诙谐有记载。隋唐展子虔,隋代著名画家,山东阳信人,生活于公元550——6间。她经历北齐、北周、进入隋代,应隋文帝所召,入内府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展子虔一生善画,尤长人物、车马、台阁山水。她的人物画“描法甚细,随以色晕”,她画的马,“立马,有走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势,若不可掩腹也”。其所作山水,“远近之势尤功,故咫尺有千里之趣”。据史载,她曾在洛阳、长安、江都等地寺庙绘制佛教徒壁画。有卷轴画《北齐后主宰晋阳图》、《长安车马人物图》、《王世充像》。展子虔的《游春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绢本,青绿设色,纵43厘米,,无款。画面的右上角有宋徽宗题的“展子虔游春图”6字。《游春图》画面描绘的是翠岫葱茏、春波荡漾的春山平湖,堤岸逶迤,花树繁密,阳光明媚,游人在山水间纵情游乐的神态。这幅画表现了画家对祖国壮丽山河和春天景色的无比热爱之情。展子虔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法和意境上取得新的突破,对唐代绘画艺术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唐代画坛把她与东晋的顾恺之并称,被誉为唐代以前最杰出的画家之一。宋朝文学家黄庭坚曾写诗称赞:“人间犹有展生笔,事物苍茫烟景寒。常恐花飞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后人还评价她“上继六朝传统,下开唐代画风”,认为她的《游春图》“上开青山绿水之源,下开唐画之祖”。现代史学家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中,评价她的画“人马和山水树木比例匀称,近大远小,合乎透视原则”。万珰,阳信人。中贞元甲科,与韩愈、李观、欧阳詹、冯宿、李绛等同登,号龙虎榜。见《唐诗纪事》。李山,阳信人,以画为名,落笔如有神功。后侨居青州。金蒲察琦,字仁卿,棣州阳信人。试补刑部掾,兄世袭谋克。兄卒琦应袭。正大六年,秦兰总帅府辟琦为安平都尉。粘葛合典部下知事小关破,琦日侍合典左右,合典令避矢石。琦曰:“业已从公,尚安所避耶?”哀宗迁汴,设讲议官,选用皆朝臣之望。琦以善议论与焉。崔立变后,令改易巾髻,琦谓左司都事元好问曰:“今日之事在京人俱可,独琦不可。琦一刑部译吏袭先兄世爵,受国厚恩,安忍作此?今以一死,付
阳信历史文化名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