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药性赋》 3
(—)寒类药性赋 3
(二)热类药性赋 4
(三)温性药性赋 4
(四)平性药性赋 5
二、《六陈歌》 6
三、《妊娠禁忌歌》 6
四、《十九畏歌》 7
五、《十八反歌》 7
六、《引经报使药歌》 7
七、用药法程(《本草便读》) 7
八、治病主药诀《医学传心录》 8
九、《药性串集》 8
十、中药方剂的药引 10
十一、方剂歌决 11
十二、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 21
十三、方剂汇总 22
十四、脉学总结 37
十五、舌诊顺口溜 41
十六、十问歌 42
十七、五脏平脉歌: 43
十八、针灸歌诀 43
一、五输穴歌 43
二、十二原穴歌 43
三、十五络穴歌 44
四、十二募穴歌 44
六、下合穴歌 44
七、八会穴歌 44
八、八脉交会穴歌 44
44
45
45
46
十九、医学三字经 48
二十、伤寒论 51
二十一、《金匮要略》重点掌握条文 81
二十二、长沙方歌括(陈修园) 88
二十三、金匮方歌括 93
二十四、中医名言集锦 103
一、天人合一 103
二、养生保健 103
三、防病治未病 103
四、医德医风 103
五、医术学习 104
七、藏象学说 105
八、精神气血 107
九、病因学 107
十、病机学 108
十一、经络针灸 109
十二、四诊方法 109
十三、辨证要点 109
十四、治则治法 110
十五、药物方剂 112
十六、临床疾病 113
114
二十五、《笔花医镜》用药论 117
一、心部药队 117
二、肝部药队 118
三、脾部药队 120
四、肺部药队 122
五、肾部药队 124
六、胃部药队 125
七、膀胱部药队 127
八、胆部药队 128
九、大肠部药队 129
十、小肠部药队 130
十一、心包三焦部药队 130
二十六、五脏苦欲补泻用药论 131
二十七、沈绍功“单元组合辩证分类法” 134
1. 134
136
137
二十八、根据公历日期计算当日干支 139
二十九、中医内科学总结 140
一、 感冒 140
二、咳嗽 140
三、肺痈 140
四、哮证 140
五、喘证 140
六、肺胀 141
七、肺痨 141
八、痰饮 141
九、自汗、盗汗 141
十、血证 141
十一、心悸 141
十三、不寐 142
十四、厥证 142
十五、郁证 142
十六、癫狂 142
十七、痫证 142
十八、胃痛 142
十九、噎膈 143
二十、呕吐 143
二十一、呃逆 143
二十二、泄泻 143
二十三、痢疾 143
二十四、腹痛 143
二十五、便秘 143
二十六、胁痛 144
二十七、黄疸 144
二十八、积聚 144
二十九、鼓胀 144
三十、头痛 144
三十一、眩晕 144
三十二、中风 144
三十三、痉证 145
三十四、疟疾 145
三十五、水肿 145
三十六、淋证 145
三十七、癃闭 145
三十八、腰痛 145
三十九、消渴 145
四十、痹证 146
四十一、痿证 146
四十二、内伤发热 146
四十三、虚劳 146
热 146
湿 147
燥 148
寒 148
疫疠毒疟 148
痰饮食 148
郁 149
瘀 150
气虚 150
血虚 151
阴虚 151
阳虚 152
两虚 153
一、《药性赋》
(—)寒类药性赋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里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瘿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僻;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檅呕,须
中医必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