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pretationoftheEarth1圈层划分2物理性质3理化特征4圈层演化第三讲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位于俄罗斯境内科拉半岛上的科拉3井1970-1992,井深12260m,是世界上目前最深的钻井2001年4月18日,江苏省东海县安峰镇毛北村北侧。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深井,5158米地球的内部圈层1圈层划分TangshanEarthquake,:地震所激发出的弹性波地球的内部圈层1圈层划分☆纵波(P波):为推进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在固、液、气体中均可传播;它通过介质体积的变化而传播,速度快☆横波(S波):为剪切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它通过介质形态的变化而传播,速度较慢★体波:地震时从震源发出并能在地球内部各方向传播的弹性波,它包括地震纵波和横波地球的内部圈层1圈层划分★面波:S波和P波在地表相遇激发产生的一种弹性波,仅沿地表面或弹性分界面传播,不能传入地下特点:波长大振幅大传播慢破坏性最大地球的内部圈层1圈层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1圈层划分当地震波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出现折射或反射的现象如果,地震波的传播是沿着弯曲的路径时,则表示沿途介质的性质在发生逐渐的改变实际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既是沿着曲线的路径,又有突变的现象由震源所发出的P波与S波都应沿着直线传播,传播速度也应基本稳定地球的内部圈层1圈层划分地球内部结构与地震波速的变化七个显著的地震波速不连续界面两个最为明显地球的内部圈层1圈层划分★最先由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1857-1936)于1909年发现★在莫霍面上下,/s左右;/s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大陆下平均为33km,大洋下平均仅为7km★莫霍面之上称为地壳★莫霍洛维奇面(莫霍面)★古登堡面★1914年由美籍德裔学者古登堡(,1889–1960)发现★在此不连续面上下,/s;★该界面位于地下2885km处。莫霍面之下到古登堡面之间称为地幔,此界面之下到地心,称为地核地球的内部圈层1圈层划分
地球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