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这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一学年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方面,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每一位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数学时,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指导,激发学生主动去调查、实践,通过学生的预习,引导学生去说自己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这是为什么,这样带着学习目的去学习,使学习变得主动。如“年、月、日”一课是课前预习的。因此,一上课我就问学生:课前你通过预习,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学生纷纷汇报自己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其学习效率也较好。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相应的导语激趣,导入学习情境。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学。在课堂上的数学活动中,师生参与、生生参与,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每四人为一个讨论小组,明确分工,轮流换职,组长和小组成员,大家轮流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课堂教学核心放置于学生“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获取知识。重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一年的微型课题《运用评价机制促使学生有效改错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我发现数学这门学科,学生做练习必不可少。孩子做题,出错原因很多:有看错数、计算符号、文字而出错,有基本概念、数量关系的理解错误而导致做题出错,有因读题不仔细、不完整而出错,有解题方法不懂而出错,有书写格式、书写不工整而出错,还有缺乏生活经验而出错等。以上出错原因中,我所执教的两班孩子又主要表现在:看错题目而出错和因读题不完整方面而出错。究其原因,也就是孩子学习习惯的问题。鉴此,2017-2018学年的微型课题研究中,我提出了《重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内容是学生“看、想、说、写、练”五个计算环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研究方法是课前基本计算日日有,天天练;课中教师讲清算理和法则,让班上每一位学生都清楚算理、牢记法则;课内外注意组织多形式的练习,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课后每周一次年级计算比赛,通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计算学习的兴趣。通过一学期的研究,我发现学生计算出错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注意力不够集中。学生在看题、读题、审题、抄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急于求成,观察不仔细,自认为没有问题,把算式中的数、符号抄错、写错以及漏写数等所谓的粗心错误。例如有的学生在竖式计算时结果是正确的,可写到横式上时却抄错了或横式上忘写结果。还有的学生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受周围因素干扰,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不良学习习惯。学习中,一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比如计算时粗心马虎,书写不公正,潦草;做题时不用草稿纸,而是随意在桌子上、作业本、书的反面或边缘上,甚至在手上打草稿;有的虽有草稿本但写得乱七八糟的;做题时精力不集中、边做边玩、不注意审题;不习惯检查,学习过于自信,作业写完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生只想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等。针对学生
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