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事故特征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公司供电线路接自郊区供电局813#线,电压等级10KV,通过架空线路接至厂区配电室,厂区配电室有2台干式变压器,一台1600KVA,一台200KVA。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C-S接地制式,配电室外部埋入人工接地体及接地引下线形成地网。,5台高压配电柜,12台低压配电柜,生产现场有许多用电设备和线路,在办公区和生活区也有供电线路,在生产运行中,使用的电气设备较多,由于电气线路老化、电气设备、电线质量不好或安装、维修不当,会出现漏电现象;保护线断开或接地电阻值超过规定值而触及带电体;在检修中乱拉乱接临时线,不慎触及带电体或巡检时过分靠近带电体,停电检修未停电、停错电或与邻近的带电体间未加防护栅拦;未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保护失灵;检修工作未完提前送电,或停电后未挂停电检修标志牌,未设专人看管,其他人员误以为掉闸而误送电等;均可能发生人体触电。人体触电后,轻者会使人体受到伤害,重者会危及生命。2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应急救援处置措施适用于本公司各平台各个岗位的触电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为了确保公司用电安全,防止发生触电伤亡事故,对发生触电事故作出应急反应并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应急处置方案。3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2)自救为主、外援为辅;(3)统一指挥、当机立断。:组长:XX成员:(1)负责组织触电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2)负责组织制定、修订触电应急救援措施。(3)对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措施的学习培训。(4)对救援装备(如:器材、材料等)进行配备、检查。(5)指挥救援触电事故及处理事故隐患。(6)协助配合事故调查,提供事故报告和处理意见,制定整改防范措施。(7)组织应急措施的演练。(1)掌握触电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2)发现并汇报事故及隐患情况。(3)及时对事故及隐患做出处置、判断并果断采取措施。(4)注意抢险过程中的自身防范,防护。5应急处置(1)脱离电源对各种触电场合,脱离电源采取如下措施。①低压设备上的触电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如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②高压设备上触电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2)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触电伤员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躺平,确保其气道通畅,并用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并拨打120救治。(3)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