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县阳光村易地扶贫搬迁调研报告榆林市发改委以工代赈办焦明辉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综合性扶贫工程,是解决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靖边县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为易地扶贫扶贫搬迁试点工作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扶贫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基本情况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全县总面积5088平方公里,按地形地貌分为三个区域,即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县海拔介于1123米——1823米之间,?,。全县辖13个乡、9个镇、1个国营农场,214个行政村,6个社区,,。2004年根据省市有关政策要求,靖边县成立了靖边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领导小组,并对该县白于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调研,决定对该县南部山区青阳岔镇畔沟村(畔沟、阳石畔、上园则、祁家园则和园圪塔村民小组)、刘界庄村(背山、黄家峁则村民小组),镇靖乡阳洼村(杏树界、周沟村民小组),乔沟湾乡李家城则村乌沙嘴村民小组,大路沟乡石咀村刘家洼村民小组4个乡镇5个行政村11个村小组406户,1574人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并召开村民大会,通过“群众自愿、政府引导、有土安置”的方式集中安置在新建制的“靖边县张家畔镇阳光村”。迁出地自然条件恶劣,行路难、吃水难、入学难、看病难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群众生活贫困,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条件恶劣,深山区沟壑纵横,地表支离破碎,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二是基础设施落后,基本农田少,,通大车率低,从根本上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十分困难;三是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年人均收入薄弱,贫困人口居多;四是农民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守旧,金窝银窝不如我家的草窝;五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没有形成规模,绝大多数农民仍然按照“人背驴驮”的方式种植传统农作物,缺乏稳定、长效的收入来源。在整个移民搬迁过程中,公安和民政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和行业政策,及时为移民户出具户籍证明,并成立了“靖边县张家畔镇阳光村民委员会”行政村。截至目前,已建成群众住房406套,建筑面积为50750平方米(户均125平方米);开发和整理基本农田3656亩,其中居民住宅区占地306亩,基本农田占地3350亩;建成水塔1座;;。,其中移民专项资金700万元,整合交通、水利、农业、国土等方面资金1229万元;县财政配套9600万元(其中县配套300万元,土地折价93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248万元。二、主要特点针对该县南部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现状,该县从实际出发,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探索南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之路,按照“群众自愿、政府引导、有土安置”的搬迁方式和“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发展思路,坚持争取国家支持与发动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大力改善贫困地区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群众经济收入。(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该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发改局局长任副组长,财政、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畜牧、电力、环保、扶贫、国土、教育、卫生、
靖边县阳光村易地扶贫搬迁调研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