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分“科学识字”理论与实践的思考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施茂枝近年,“科学识字”和相近提法及案例的出现高度频繁,特别是在两份全国小语会会刊上,如,2009年第3期的《科学的识字教学离我们有多远》、2010年第9期的《识字教学科学化摭谈》《小学语文》2010年第10期的《遵循汉字科学促进识字教学科学化》等,累计达十数篇之多。其中,“科学识字”内涵的阐释彻底地颠覆了以往,实践操作也大多迥异于现行。相同作者、相同主题的文章,这样高频率地集中在一两家上刊物上发表,委实不多见,自然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一、“科学识字”:离科学多远? 思考要从追问开始:什么是科学识字?上述文章阐述和介绍了“科学识字”,其理念和做法果真科学吗? (一)“科学识字”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的识字教学离我们有多远》这样阐释“科学识字”的内涵:“汉字教学的科学化应该体现在五个方面:一,讲解汉字符合汉字科学──这是第一性的,因为科学是求真,讲实事求是。教学内容不符合科学,就不是科学的教育。二,教法适合汉字的特点。三,教法适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对难学的字,不是牺牲汉字科学来迁就学生,而是创造好的方法帮助学生学好。四,教学的同时传授汉字本身所负载的丰富的汉字文化知识。五,解析汉字的形音义关系,使之成为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部分,使识字、阅读、习作三种教学相融相长,有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迅速提高。”其作者在《晓庄师院学报》2009年第7期上发表《科学的识字教学对阅读与写作的促进作用》一文,又给出这样的定义:“实施汉字科学教学,就是对学生科学地讲授科学的汉字知识”。 把两处解释综合起来并删繁就简,“科学识字”的内涵主要有:一是教学内容和目标要合乎汉字科学,换言之,就是要讲授“科学的汉字知识”;二是讲授的方法要科学,既要合乎汉字科学,又要合乎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在《科学的识字教学离我们有多远》还有一句话:“现在各种识字教法很多,从汉字科学的角度看,各有明显的优缺点,‘优点’指符合汉字科学的部分,‘缺点’指不符合汉字科学的地方。”由此看来,在“既要合乎汉字科学,又要合乎学生认知心理特点”之间,“科学识字”真正看重的是前者,将是否正确讲授“汉字的科学知识”视为教学方法科学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那么,“科学的汉字知识”又是什么呢?倡导者身体力行地为一年级学生上了人教版教材《识字5》一课,通过其教学,可获得对此“科学识字”和“科学的汉字知识”的形象化认识和把握。课始,老师出示课文前面的导语,领着学生读,“之后,教师运用汉字学知识教学生字‘众’、‘跟’、‘团’等,并以一字带多字。譬如教学‘谁’字,教师出示了‘隹’部的原形(鸟)及其演变过程,学生们便清楚地记住‘隹有四横’,而后,又带出众多相关部件的字:堆、推、雀、雁、集、雄……学生们在倾听与比较中增长了知识,增大了识字容量──据我的不完全统计,这堂课教学了15个生字,带出的字约20个,远远高出了本课教材要求的‘会认12个,会写6个’这一目标。”课堂上,学生们“不停地猜测着屏幕上、黑板上的甲骨文、金文与今天所要学习的汉字之间的联系。”① 从“科学识字”倡导者亲自垂范的《识字5》及其系列文章中可知,这“汉字的科学知识”就是古人造字的理据或造字原意,一般称之为字理。这样,讲不讲字理实际上就成为判断识字教学科学与否的决定性标准。 (二)“科学识字”与科学的背离 建
诗意的乌托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