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反杜林论》(哲学篇)辩证法有感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十二和十三章中批判了杜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揭露了杜林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源,深刻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原理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恩格斯在分析杜林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时,阐明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杜林认为,人类认识的出发点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是某些“原则”,他主张“原则在先”,即先有思想后有物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把人的意识看成是纯粹思维的产物,杜林完全颠倒了思维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他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我们可以用意识起源和本质来反驳他,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历史产物。在人的意识产生的过程中,不是象杜林所说的那样思考思考着意识就出现了,其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它促进了意识的器官――人脑的形成(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劳动中产生了意识的物质外壳――语言,人们用语言作为载体来反映人脑中的对外界物质的映象。其次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对外界客观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其“原型”。关于质量互变规律。恩格斯揭露了杜林的自相矛盾。杜林攻击马克思关于质量互变规律的论述,而他自己也承认和运用了质量关系的关节线。杜林攻击马克思所使用的手法,是制造虚幻的马克思再进行无耻的攻击。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质量互变规律的歪曲,阐述了质量互变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在量变过程中,是从不断地发生部分质变,进而达到根本质变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变,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关于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杜林攻击马克思是靠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这个“助产婆”的帮助,才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的。我们可以从分析黑格尔对这个规律的表述的局限就可以揭穿杜林的谎言:第一,它是唯心主义的,因为黑格尔在这里所讲的不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而是绝对观念发展的规律,是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概念的纯粹逻辑上的推演。第二,它是形而上学的,他把这个规律作为他制造自己整个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主要杠杆,他把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硬塞到正题、反题、合题的三段式的框框里,甚至弄到牵强附会的程度,因而具有严重的形式主义和公式化的错误。第三,他还把合题,即否定之否定阶段(主要指最后一个合题)理解为矛盾的调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关于否定之否定的原理,就是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反对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绝对化。唯物辩证法的否定则是“扬弃”,即把肯定和否定看成对立的统一,是既克服又保留,肯定当中包含着否定,否定当中也包含着肯定,把否定看成是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它正确地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趋势和迂回曲折的途径,它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的,而不是从外面强加于事物的某种先验的公式,它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不是单纯的证明工具。在实践中,我们要懂得事物发展的螺旋式或波浪式的,认清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充满信心,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恩格斯列举大量事实说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恩格斯在书中十二和十三章分别对杜林对质量互变规律和
读《反杜林论》(哲学篇)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