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粮食教学目标:了解粮食及其生产过程。通过了解、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并通过调查了解浪费粮食的现象,培养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讨论、探究、合作等能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浪费粮食记录卡、宣传板2、布置学生课前调查粮食有哪些。3、课前调查浪费粮食的行为,并记录在“浪费粮食行为记录卡”上。教学过程:导入1、猜谜语:(1)一物生来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拔掉胡子拨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打一植物(2)春穿绿衣秋黄袍,头儿弯弯垂珠宝,从幼到老难离水,不洗澡来只泡脚。打一植物2、玉米、水稻,这些都是粮食,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就与粮食有关,出示课题——爱惜粮食。认识粮食,了解粮食与我们的关系。今天的早餐吃了什么?你们吃的早餐中有哪些是由粮食做成的?是由什么粮食做的呢?原来我们的早餐都是由面粉、大米、玉米、大豆(出示图片)这些做成的,他们呀都是一家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粮食。(板书)粮食的家族成员还远远不止这些,课前我请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还知道哪些粮食呢?交流汇报。老师也搜集到一些粮食家族的成员,想和你们一起来分享,可以吗?粮食的家族这么庞大,你知道如果没有这些粮食会怎样吗?三、了解粮食的生产加工过程,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1、粮食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丰富的营养,维持了我们的生命,真是太重要了,那你们知道这些宝贵的粮食从哪来的吗?2、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粮食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小米粒,请听小米粒的自我介绍吧。3、你从小米粒的自我介绍中看到了哪些劳动场面?4、想不想体验做农活?我们就选取插秧这个环节来体验一下。同学们请看农民伯伯是怎样插秧的。注意看农民在插秧时他的腿,根据插秧苗的位置在不断地移动,两脚分开,微微弯曲,但是没有完全蹲下来,这是为什么?再看他们的手,左手拿着一捆秧苗,右手将他分成一小棵一小棵的,插进稻田里,注意不能插得太深,这样秧苗长得慢,也不能插得太浅,这样秧苗会倒。请同学们离开座位,腿准备好了吗?由于场地的限制,待会插秧时同学们的腿就在原地动,明白了吗?左手拿秧苗,弯腰弓背,体验插秧三分钟。5、讨论:同学们,老师看到了你们的坚持,你们都是合格的小农夫,劳动成果要珍惜,请你们把它轻轻地放进桌肚里。采访一下你们,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还听着欢快的音乐,而且只劳作了三分钟,就感觉特别的累。那你们看农民们有时顶着烈日,有时冒着大雨,脚踩泥泞在水田里劳作。他们可不是劳作三分钟,一干就是一整天,而且第二天还要接着干,就这样连续干上好几天,你能想象到他们的辛苦吗?而这只是水稻生产的一个环节呀。6、此时此刻,我们不由得想起一首古诗,齐读古诗《悯农》。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四、浪费现象小调查过渡语:一粒米来之不易,其他的粮食呢也是一样来之不易的,(板书:来之不易)这些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尊敬农民伯伯,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可是在生活中是不是都做到了呢?1、同学们请看,这位小朋友的做法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2、再看这个小朋友,他的做法对吗?3、我们都知道浪费是错误的,节约是正确的,可是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在你们的身边有哪些浪费粮食的行为呢?请拿出你的浪费粮食行为记录卡,说一说你记录的浪费粮食的行为。4、看来,浪费粮食的行为还是很严重的,请看——5、你知道吗?在我们浪
爱惜粮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